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291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667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水质数学模拟扩散系数大亚湾现场求取实验,采用示踪剂扩散实验法。示踪剂扩散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水流运动的稀释扩散能力,根据示踪剂运动轨迹和浓度分布,求出水平纵向扩散系数和横向扩散系数,供水质数学模拟应用。  相似文献   
942.
杜悦悦  彭建  高阳  赵会娟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186-1196
生态足迹是区域可持续评估的重要方法,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区分并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流量的占用。目前三维足迹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国家尺度。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开展区域尺度研究,核算并分析了2010年研究区13个城市的人均区域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及其组成差异与影响因素,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及生态可持续现状。结果表明:13个城市普遍生态赤字,足迹深度差异受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的突出影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京津冀城市群内4种自然资本利用类型分别为存量资本消耗水平相对于流量资本占用水平严重超前(北京、天津、唐山)、显著超前(石家庄、邯郸)、一般超前(沧州、廊坊、衡水、邢台、保定)及基本一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上述4种类型地域的区域生态持续性依次从最弱转向较弱、较强、最强。本文在城市群自然资本持续利用的刻画和表达方面取得了较优于传统二维足迹模型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43.
桂花冲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内新发现的一个以斑岩型矿化为主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矿床。文章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和斑岩型矿化成矿流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桂花冲铜矿斑岩型矿化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5个阶段。硅化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含子矿物及富气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纯气体、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包裹体,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从硅化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472.9℃)、高盐度(47.7%~74.0%)的岩浆热液逐渐向中低温(140.2~280.3℃)、低盐度(1.6%~7.7%)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演化,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沸腾及混合作用,混合作用是导致铜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44.
杜亚龙 《地质与勘探》2016,52(1):98-107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那拉提构造带的北缘,主要赋存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之中。推测富矿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可能是以下动力过程的产物:伊犁中天山南缘地壳解体,地幔物质强烈加入形成的新生南天山洋壳,向北沿那拉提构造带俯冲,部分熔融后在碰撞-造山晚期于晚泥盆世侵入,且与海西运动早期的地质事件关系密切。成矿年龄推测为二叠纪,与成岩年龄相差约91Ma,所以成矿物质应该不是来源于二长花岗岩。从成矿构造与矿体关系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来看该矿受到断裂和节理裂隙系统的联合控制,且在成矿期经历了一次先挤后张的地质构造事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推测此次地质构造事件应该与二叠纪塔里木地台北缘一带发生的裂谷引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45.
ICP-AES法测定矿石中的二氧化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直读光谱(ICP-AES)法测定矿石中二氧化钛,探讨了基体及光谱测试条件对钛测定的影响,选择了仪器最佳条件,为了避免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干扰,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235作为标准溶液,通过测定标样含量得出的结果,证明了此方法准确可靠,简明快速,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946.
本文对地形法计算库容的公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公式的适用范围,为库容计算公式的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7.
总结分析了典型的地球空间信息上下文,基于本体建立了面向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形式化的上下文信息模型,该模型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法,并使用本体描述语言OWL描述上下文,提高了上下文表达能力。最后,设计了一个面向地球空间信息的上下文感知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948.
天线相位中心是GPS接收机测量时的参考点.相位中心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不同的信号入射方向发生移动,移动幅度达几个毫米甚至几厘米.相位中心的变化直接影响GPS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测量.为了更好地满足一些高精度测量的需要,相位中心的变化量在解算时必须考虑进去.本文对相位中心定义进行了解释,对GPS相位中心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GPS天线相位中心的测量方法进行了阐述.对自主研制的双频GPS天线相位中心进行了测定,得出相位中心随俯仰角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949.
在充分调查万州区地质环境及滑坡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取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交通建设及河流侵蚀冲刷7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并建立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数模型,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运算,得出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采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将重庆市万州区的滑坡灾害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划分结果符合该区滑坡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50.
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电磁污染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地球物理学是环境科学与地球物理学相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其在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方面应用广泛。随着环境地球物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恶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在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已成为解决环境污染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