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以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激光拉曼光谱(R am an)等手段对用微波辐射法制备邻二氮杂菲银/蒙脱石抗菌复合物抗菌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邻二氮杂菲与银离子所形成的络离子([A g(phen)2] )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蒙脱石的层间形成有序插层结构,其d(001)值随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呈规律性变化,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可达300℃。复合物中银离子的溶出量受热处理温度的控制。抗菌性能测试表明复合物及其热处理产物对大肠杆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微波辐射法较传统制备方式更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2.
江西铜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是德兴斑岩矿集区最大的矿床.文章根据铜厂矿床发育的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组合特征,和已厘定的铜厂矿床脉体类型,选取代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的石英、黑云母、绢云母及绿泥石等,进行单矿物的H、O同位素测试.石英和黑云母单矿物O同位素,与石英、黑云母平衡流体的δ 18O 值和δD值联合示踪结果显示,铜厂矿床早期A脉(不规则疙瘩状A1脉、石英-黑云母A2脉和石英-磁铁矿A4脉)和中期B脉(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形成时,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流体来源,但B脉可能混入了少量大气降水;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岩脉(180~200℃)的成矿热液全部为大气降水来源.斑晶黑云母平衡水的δ 18O和δD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黑云母形成时的热液系统主要为岩浆水,局部受区域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也可能与少量黑云母斑晶受到后期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蚀变有关.绿泥石蚀变主要由岩浆流体作用形成,但混入了一些大气降水,导致其δ 18O值少量降低.绢云母平衡的水的δ18O值和δD值(4.6‰和-19.4‰)表明,绢云母是大气降水与千枚岩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铜厂矿床钾硅酸盐化、绿泥石化蚀变,以及钾硅酸盐化阶段形成的A脉和B脉,均由岩浆流体作用引起,大气降水在绿泥石化阶段进入蚀变-矿化系统,而绢云母化、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盐脉均是大气降水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我国海洋标注物质的发展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主要研制单位、目前已研制的情况、数据库的查询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研制机构、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标准物质研制机构在海洋标准物质研制数量、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为我国海洋标准物质的今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UHMW PE纤维具有超高强高模的独特力学性能 ,并具有密度小、耐腐蚀、耐冲击等优异性能 ,在特种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分子链由亚甲基组成 ,不带有极性基团 ,因而熔点较低 ,表面能低 ,粘结性和抗蠕变性能较差 ,表面呈化学惰性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范围 ,因此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工作。1 UHMW PE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高聚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有许多 ,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本体改性。其中物理改性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改性方法使聚合物的表面层同时…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介绍了基于MIS和GIS的国内外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发展.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和应用需求基础上,提出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与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地下水基础信息库,将研究区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三维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提出采用"稳定+相对静态+动态"的思路,找到信息系统与地下水流模型输入文件之间的数据接口,通过建立MODFLOW程序的输入文件建立水流数值模型,实现将地下水流模型与信息系统集成,探索地下水数值模拟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46.
汉江上游庹家湾剖面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庹家湾黄土剖面元素的分析,揭示汉江上游地区黄土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用X-Ray荧光光谱仪、MS-2型磁化率仪分别测量了庹家湾剖面元素含量及磁化率值,实验结果显示:庹家湾剖面的风成黄土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三者含量分别为355.83 g/kg、79.62 g/kg、62.64 g/kg;以Ti为参比,Na、Ca、Mg、Si、K表现为迁移淋失,Fe、Al元素相对富集,元素的活动性及其迁移序列为Na > Ca > Mg > Si > K > Al > Fe;Fe和Al元素含量曲线及CIA曲线在228~260 cm(L1~S1)和294~370 cm(L1~S2)深度处出现明显的峰值,并与磁化率曲线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指示该层化学风化程度明显高于典型黄土,接近于古土壤(S0),OSL年龄在27.5~21.5 ka B.P.之间。庹家湾剖面常量元素在剖面的变化,表明在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的气候并非是持续干燥寒冷,而是存在一定的气候波动,在27.5~21.5 ka B.P.期间风化成壤作用较为明显,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47.
西藏雄村大型铜金矿床的特征、成因和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详细的蚀变矿化特征剖析揭示,雄村矿床的矿化样式可明显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早期的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和晚期的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早期细脉浸染状矿化的蚀变组合为:(钠长石化)-钾硅酸盐蚀变(局部)-红柱石化-广泛的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蚀变组合为: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蚀变矿化组合、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及稳定同位素(H、O、S)组成揭示,早期细脉浸染状Cu-Au矿化可能属于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晚期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化为介于高硫型与低硫型之间的过渡型浅成热液矿化。雄村矿床可能为一套生矿床,是未发育成熟的斑岩型矿化与浅成热液型矿化套生的产物;成矿流体组成上的一致性,表明套生的两期矿化可能属于同一热液体系的两个连续的矿化阶段,只是在两个矿化阶段成矿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热液绢云母40Ar/39Ar测年和似伟晶岩脉中的钾长石K-Ar测年,表明雄村成矿系统形成于47.62±0.7Ma~38.11±0.9Ma间,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52~40Ma间歇性松弛或N-S向伸展有关;但雄村矿床的最终套生定位,与造山带40~38Ma间的强烈挤压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首先介绍一种新型的多功能三轴试验仪——HX-100 多功能三轴仪;然后联合Drnevich 型共振柱仪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由此探讨由两种仪器联合测定动力参数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动应力应变关系,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变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50.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中硫钒铜矿的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秦岭下寒武统硅岩建造中的毒重石-重晶石矿床中,产出大量硫钒铜矿.硫钒铜矿呈正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状,粒度大小变化较大,一般为0.01 mm~1 mm,最大可达7 mm.反光显微镜下为淡柠檬黄色,显微硬度134.5 kg/mm2~139.8 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46~3.50.主要化学成分为:Cu 47.18~52.02(平均50.44),V 6.50~14.32(平均11.95),Sn 0.00~12.85(平均2.15),S 31.77~34.34(平均33.29),As 0.00~5.12(平均0.86).Fe 0.00~3.27(平均0.77),部分样品含有极少量的Fe,Ni,Co,Sb,Se,Te,In.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Cu3.04(V0.90,Sn0.07,Fe0.05,As0.04,Sb0.01)1.07(S3.98,Se0.02)4.00,简化式为:Cu3(V,Sn,As,Fe)S4.矿物为等轴晶系.晶胞参数值a=0.539 2nm.成矿带中硫钒铜矿的形成与钒的富集,与有机质演化受热和生物降解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