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云南个旧锡矿区大屯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乔鹏炜  周小勇  杨军  雷梅  陈同斌 《地质通报》2014,33(8):1253-1259
土壤中的重金属直接影响农业安全生产,掌握不同耕地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可为削减生态风险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对云南个旧锡矿区松树脚矿大屯盆地不同耕地和土壤类型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d、Cu、Cr、Ni、Pb和Zn七种元素中,As和Cd是大屯盆地农田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两者对污染程度的贡献率为97%,其中Cd的贡献率为68%;两者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为87%。旱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大于水田,红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大于红色石灰土。从空间来看,个旧大屯盆地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92.
刘旭春  张正禄  杨军 《测绘科学》2006,31(6):65-67,69
为进一步提高利用GPS遥感大气综合水汽含量的精度,部分学者提出了利用当地探空气象资料建立局部区域模型,以改善采用通用模型计算综合水汽含量结果的观点。为此本文就局部区域模型和通用模型反演的水汽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3.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是限制其大规模利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基于权重线性加和模型的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环境风险控制方法,提出北京市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环境风险控制方案。不同因素对城市污泥施用的环境影响依次为:土壤重金属含量(0.22)>土地利用类型(0.17)≈土壤类型(0.17)≈自然降雨(0.17)>坡度(0.13)>与自然水体距离(0.09)>与城镇居民区距离(0.05)。北京市城市污泥低风险适宜施用区域主要集中在平谷和顺义交界处、昌平-延庆中部以及房山的东部山间林地,施用面积为2033 km2。中风险施用区分布在西南部、东南部的林地和旱地的混合区域,面积为5079 km2。高风险施用区面积为380 km2,分布在石景山以及门头沟东北部、房山西南部以及平谷北部区域。禁止施用区面积达8916 km2,主要分布在城区及城区周边的郊县、延庆、怀柔、密云等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394.
李思谕  龚竞  杨军 《测绘通报》2021,(1):130-137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大规模、周期性、全要素生产为主,缺少覆盖更新数据采集、处理入库、提取分发、配图切片、发布全过程的数据标准、生产协调机制、工艺流程和支撑软件系统.本文从重要地理信息要素标准、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更新生产调度、外业要素采集、数据库更新与发布等地理信息更新全流程进行研究,提出了1:1万基础...  相似文献   
395.
姜冬昕  景晓琴  银燕  杨璟  杨军  李斌 《气象科学》2022,42(5):676-689
基于2014—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伊犁河谷地区冬季降水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降水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水汽通量是影响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最主要因素,其与降水率呈正相关;上游风速、水汽通量、弗劳德数和大气可降水量都会对该地区降水产生影响,这四个参数可以通过依赖于水汽通量的多元回归较好地拟合出降水率;静力稳定度与该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统计关系,但较强的降水更多出现在稳定度较弱的天气;利用T模态斜交主成分分析法将伊犁河谷天气系统分为九类,在有降水时,出现频率较高的天气类型的主要特征是水汽通量大,但不同天气类型下降水空间分布存在区别。当河谷上游气压较低,水汽通量较大时,河谷内降水分布较为均匀;若河谷上游风速较大,但水汽条件略差时,降水强度向河谷内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