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国南部沿海闽东霞浦-浙南瑞安海域(MD)、闽南-台湾浅滩渔场(MN)、粤西湛江-阳江海域(YX)、北部湾海域(BBW)4个尖头斜齿鲨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9个随机引物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出282个位点.4个群体各自检测出的位点数分别为273、274、272、276,其中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4、57、52、45,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9.78%、20.80%、19.12%、16.30%.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4、0.107、0.103、0.090,表明尖头斜齿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尖头斜齿鲨的基因交流模式属于距离隔离模式,遗传差异大小与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019,p<0.05),显示大部分变异(98.06%)发生在群体内部,群体间变异较小(1.94%).  相似文献   
52.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刺鲳种群生态学参数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02年周年逐月采集台湾海峡中北部单拖渔船渔获的刺鲳样品578尾,进行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关系的研究,与1982~1984年渔获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结合1995~2008年渔业投入量和产出量的变化,探讨其种群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2001~2002年刺鲳群体的L∞值为238.17 mm,W∞值为506.31 g,k值为0.338 3,t0值为-0.953 4a,tr值为2.146 2a.总死亡系数为2.364 1,自然死亡系数为0.841 5,捕捞死亡系数为1.523 0.与1982~1984年相比,渔获群体发生了个体小型化、结构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等生态学变化.这些变化与该渔场自1993年以来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且大量捕杀幼鱼,开发比率高达0.644 1,处于过度开发有关.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同时实施最小可捕叉长为126.19 mm和最小可捕体重为58.81 g的管理制度,使该海域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情况,分别从温度、CO2浓度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海洋水文结构和海流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病原生物传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海洋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4.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6种中上层鱼类的生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矬鱼、羽鳃鲐等6种鱼类的生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肝指数、脂肪系数、丰满度的周年变化均与生殖过程有一定关系。成熟系数及性腺组织学观察得出6种鱼的生殖期分别为:蓝贺:3~7月;金色小沙丁鱼:3~7月;鲐鱼:1~5月;颌圆:4~7月;竹矬鱼:12至年4月;羽鳃鲐:3~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