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藏唐加地区甲拉浦组中发育高镁安山岩,通过对其样品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唐加地区甲拉浦组高镁安山岩U-Pb年龄为197.1±2.9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甲拉浦组高镁安山岩属于钾钙碱性系列,w(SiO2)在53.04%~54.53%之间,w(MgO)为4.98%~6.18%,w(Al2O3)为17.17%~17.54%,w(CaO)为7.00%~11.34%,FeOT/MgO为1.26~1.48,平均值为1.33,Mg#值为58.7~62.5,平均值为61.2.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Eu微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由此可知,唐加地区早侏罗世甲拉浦组高镁安山岩形成于与俯冲消减有关的构造背景,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2.
冈底斯南缘发育的早侏罗世岩浆岩对于讨论新特提斯洋早期的俯冲消减演化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尽地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本次研究对唐加地区辉长岩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唐加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3.9±0.9 Ma);样品w(SiO2)(46.77%~48.48%)较低,较高的w(MgO)含量(平均为7.71%),Mg#为 42.0~67.6.此外,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 = 4.33~12.02,具有略右倾的配分模式和弱的Eu异常(δEu=0.69~0.7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综合区域数据全面分析,认为唐加早侏罗世辉长岩可能为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的背景下典型的岛弧岩石,是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本次研究文对拉萨地体南缘错布拉果岩体进行了两件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错布拉果花岗岩类型、岩浆源区与演化,并讨论了区域成岩动力学背景。分析结果显示,错布拉果岩体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61 Ma^59 Ma,与区域上冈底斯南缘岩浆弧为同一时期。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错布拉果花岗岩w(SiO2)70.09%~72.64%,具有高w(Al2O3)14.40%~15.99%,低w(TiO2)0.08%~0.24%,w(MgO)(0.41%~0.76%),w(Fe2O3T)6.82%~29.9%,w(P2O5)0.07%~0.12%和w(CaO)1.06%~1.75%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错布拉果花岗岩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介于133.69×10^-6~226.64×10^-6之间,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介于17.36×10^-6~32.11×10^-6之间,LREE/HREE介于5.05~7.83之间,富集轻稀土(LREE)和Rb,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另外,错布拉果花岗岩体的铝饱和指数(A/CNK=1.06~1.11)属于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错布拉果花岗岩是在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开始,俯冲下插的新特提斯洋板块由于重力作用造成与大陆板块脱离,引起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母岩浆,最终在侵位与成岩后期主要经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44.
拉萨地块中-南部广泛分布着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拉龙松多花岗岩为其中一个岩体,通过对该岩体样品的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发现,拉龙松多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8.3 Ma±2.3 Ma,MSWD=1.4,表明拉龙松多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方面,拉龙松多花岗岩具富w(SiO_2)77.62%~78.94%,w(K_2O)3.34%~4.35%,w(Na_2O)1.86%~2.28%,贫w(CaO)0.05%~0.48%,w(Ti_2O)0.09%~0.10%,富w(Al_2O_3)11.78%~12.80%的特征;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钙碱系列(A/CNK=1.43~1.61)。拉龙松多花岗岩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介于82.01×10~(-6)~91.97×10~(-6)之间,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介于12.67×10~(-6)~15.94×10~(-6)之间,LREE/HREE介于5.49~6.58之间,具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特征,Eu负异常明显(δEu=0.25~0.34),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典型的右倾V型。微量元素显示,拉龙松多花岗岩样品中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Sr,P,Ti等)相对亏损,同时相对Rb而言亏损Ba。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其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在相关地球化学图解中样品位于S型花岗岩区域。综合分析,认为拉龙松多S型花岗岩应该形成于洋壳俯冲向高角度转换,俯冲带之上出现的伸展环境下。  相似文献   
45.
西藏许如错地区在国内鲜有学者研究,仅在少有的区域地质报告中出现。研究区内发育一套古近系碎屑岩沉积——日贡拉组,该地层在研究区局部具有一套火山岩夹层。文章通过对许如错地区古近系日贡拉组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边盆地年龄结构及研究区沉积现象,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和盆地充填记录。研究表明,日贡拉组为一套由粗变细最终又变粗的碎屑岩沉积夹少量火山岩,根据沉积原生构造和宏观剖面判断其主要是扇三角洲-浅湖相-扇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集中在127~134 Ma年龄段内,结合周缘年龄推断日贡拉组物源来自北—北西中部拉萨地块的早白垩世花岗岩。通过对研究区日贡拉组岩石组合、岩石地层序列、物源分析、沉积演化过程以及年代证据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日贡拉组的发育处于青藏高原俯冲碰撞隆升阶段和汇聚挤压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作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构造样式和类型复杂,新构造运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南羌塘地区河流、湖泊及其构造阶地、泥火山广泛发育,对研究羌塘地区的新构造和青藏高原隆升问题来说都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改则东四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部改则东益杰错地区首次发现了泥火山,对益杰错地区泥火山的规模、构成以及发育部位进行了调查,并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的分析结果,阐述了泥火山的发育特征,确定了益杰错泥火山是由于地下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随高压的气体和水喷出地表所形成,并指出益杰错泥火山的发育指示了新生代以来康托-日俄东断裂依旧活动。   相似文献   
47.
在AMS14C精确定年的基础上,去除有机质、生物碳酸盐和生物硅之后,对南海北部MD05 2905站进行了陆源碎屑的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5.5~63.5 μm粗粒级成分的含量变化特征可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的变化,2~9 μm细粒级成分含量变化可用于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末次冰期以冬季风为主,全新世以夏季风为主,36 k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有逐渐增强的总体趋势,但也发生多次突变现象,在全新世早期(8 500~11 200 ka BP)达到36ka BP以来的最大值,可能是在岁差周期的控制下,与较强的太阳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南冈底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针对墨竹工卡地区的松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松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90.2±2.9 Ma,形成于早侏罗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低TiO2(0.68%~0.75%),富SiO2(65.22%~66.13%)、Al2O3(16.26%~16.73%)、Na2O(4.05%~4.29%)、K2O(3.96%~4.24%)的特点,显示钾玄岩系列和弱过铝质(A/CNK=1.04~1.11)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有富集Rb、Th、K、Zr、Hf元素和亏损Ba、Nb、Ta、Sr、Ti、P元素的特征;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05~835℃,FeOT/MgO比值高,样品显示出具有部分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表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南冈底斯岩浆岩构造背景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松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其成因与软流圈上涌导致幔源岩浆底侵引起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49.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尼玛盆地在青藏高原形成时记录的地质信息,有助于恢复其构造古地理从而为高原隆升过程提供沉积学证据,且目前对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牛堡组的研究尚属薄弱.利用碎屑岩岩石学、锆石年代学、重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牛堡组进行了物源分析并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显示,早白垩世-古近纪,随着地壳缩短、逆冲断层及造山带发育,盆地北部演化为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独立坳陷;北部坳陷牛堡组为南北双向物源,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主要为以早白垩世虾别错花岗岩为代表的酸性岩浆岩,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以沉积岩(硅质岩等) 和基性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存在105~134 Ma、500~550 Ma、700~900 Ma、1 700~2 100 Ma及ca.2 500 Ma年龄峰值,其中105~134 Ma年龄是对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在周边地体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进一步证实牛堡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北部坳陷的南北两侧地体.挤压及逆冲变形决定了盆地北部坳陷的古地理特征,沉积过程及物源与区域隆升、侵蚀和岩浆活动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0.
西藏1∶5万改则东地区4幅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加强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的要求,开展了西藏改则东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新的填图方法和现代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结合地质、物探、化探及遥感综合信息,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注重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有条件地利用旋回地层、事件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重新厘定了测区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的形成时代和地层序列,并使用非正式的填图单元,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及成矿地质条件。系统总结了日干配错组基本层序和物质组成,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2个段;测区内木嘎岗日群表现出沉积混杂堆积特征;重新解体仲岗洋岛岩组并建立了洋岛火山-沉积建造序列模式;测区内榴辉岩及唢呐湖组泥灰岩中光叶山栎Quercus pseudosemicarpifolia的首次发现分别为班公湖—怒江洋构造演化、青藏高原隆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测区内地层划分出3个构造层和6个主要构造事件;圈定2个成矿远景区和1个找矿靶区。总结出测区班怒带构造演化经历班公湖—怒江洋扩张、形成(约242 Ma)、班公湖—怒江洋俯冲(早侏罗世)和高压变质岩折返((193.8±1.5)Ma)、班公湖—怒江洋闭合(110~85 Ma)和碰撞造山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