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呼伦湖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污染物通量(2010-2014)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控制呼伦湖的水体恶化趋势,利用2010-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首次对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6-8月)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通过等标污染负荷确定入湖口的首要污染物,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克鲁伦河入湖口水体受总氮与化学需氧量污染较为严重,均处于V类或劣V类水平,总磷浓度整体处于Ⅲ~Ⅳ类水平.污染物入湖通量有逐年递增之势,2014年稍有下降,总氮的等标污染负荷最高,为入湖口的主要污染物.入湖口水质与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水量是影响污染物入湖通量的关键因子,而入湖水质则是影响入湖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控制总氮及化学需氧量的入湖通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合理控制放牧、将村镇的污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是减轻河湖水体污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2.
2017年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S6.6地震,震中44.3°N、82.9°E,震源深度11km,精河地震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附近,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主震破裂未出露地表。利用地震精定位研究余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余震展布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且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西侧,单侧破裂特征明显,余震的深度集中在5~15km。基于M-t图分析序列的衰减特征发现,截至2017年8月20日,序列中ML2.0、ML3.0余震相对丰富,衰减基本正常。G-R关系给出的b值为0.54,外推最大余震震级为MS5.6,h值为2.17,均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MS≥4.0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较好地满足双对数线性关系,同样为主-余型地震的特征。断层面上静态滑动量分布相对单一且集中,最大滑动位于沿倾向10km处附近,与地质调查主震断层未出露地表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主震破裂较充分。基于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出的余震视应力与震级间很好地符合指数关系,扣除震级变化影响后的序列视应力未出现显著高值,也表明此次破裂的能量释放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43.
地震平静或者增强现象相对于正常地震活动背景都是一种异常变化。经初步研究发现,在西藏区域内强地震之前经常出现ML4级以上地震活动频次较低的现象。本文通过对2008~2018年西藏自治区及邻区的ML4级以上地震和M6级以上地震目录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研究时段内的8次M6.0级以上地震(余震不计)前,ML4级以上地震连续6个月的月频次为4次以下以及后续发生M6级以上地震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找出了ML4级以上地震低频次活动的异常特征,得到了4级地震低频次活动异常可作为西藏区域内强地震中短期预测指标,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西藏地区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44.
Based on the digital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Xinjiang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or the Xinyuan-Hejing M_L6.8 earthquake sequences of June 30,2012,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ess drops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focal mechanisms significant for strong aftershocks.Firstly,the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Xinyuan-Hejing M_L6.8 earthquake sequences are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spectrum analysis and the Brunes source model.Then,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pectral amplitude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low-frequency spectral amplitude recorded by the same station for the different events.Finall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pectral amplitudes,the events with similar focal mechanisms are grouped using the cluster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tress drop values show a steady trend in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calm period and the stress drop values show a rise-fall in strong aftershocks.(2)The moving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mplitude spectrum begins to spread after the main shock.It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decreases between the main shock and the aftershocks in mechanisms.(3)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group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sequences are mainly strike slips.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pressure axis is nearly NS,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structural stress field.(4)The magnitude and mechanism show that there is an agreement before the strong aftershock,which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45.
杨文  龙海云  姚琪 《地震》2017,37(1):166-174
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MS6.5地震发生在塔里木块体与西昆仑交会地区, 该地区近年来中强地震较为活跃。 本文对2015年新疆皮山MS6.5地震序列及其附近地区中强震序列b值等参数进行了研究。 另外, 还利用新疆台网的震相报告,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 对皮山余震序列的主震破裂区地震活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更好地了解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本项目于2016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分别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采样,并监测了常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和秋季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大类36种,其中桡足类14种;浮游幼虫12类;腔肠类6种;糠虾类3种和毛颚类1种。春季、夏季和秋季优势种变化明显,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半球美螅水母(Clytiahemisphaerica)、中华哲水蚤(Clalnus sinicus)和长尾类幼虫(Macruran Iarva);夏季优势种有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短尾类溞状幼虫(Brachyura zoea larva);秋季仅为中华哲水蚤(Clalnus sinicus)占主要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多样性以及均匀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天津海域人工鱼礁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CCA结果表明,盐度和水温是影响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7.
山东俚岛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生长、死亡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生长、死亡和资源利用,本文根据2012—2015年山东俚岛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的地笼与三重刺网调查资料,运用ELEFAN I基于体长频率时间序列分析法、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单位补充量等渔获量曲线法和生物学参考点等对其群体结构、生长、死亡、资源现状和资源管理进行初步研究,再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将不确定性分析引入资源评估。研究表明鱼礁区大泷六线鱼平均体长、平均体重、渐近体长和渐进体重均大于对照区,自然死亡系数小于对照区,即鱼礁区大泷六线鱼个体较大、人工鱼礁对大泷六线鱼确有保护作用。本文首次将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应用于人工鱼礁区大泷六线鱼资源评估,结果表明3种不确定性水平下F0.1判断结果与无不确定性结果一致(F0.1Fcur),而Fmax随着不确定性水平的增加,可能反转无不确定性的结果(FmaxFcur),即存在误判的风险,故F0.1更适合礁区大泷六线鱼资源评估。结合Gulland理论、生物学参考点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等判断,鱼礁区大泷六线鱼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应适当降低捕捞强度以保证其持续发展,对照区其资源处于合理开发状态,仍可通过提高捕捞强度来实现资源更为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48.
余石山铌钽矿区位于北阿尔金-柴北缘-祁连的交汇部位,该区域构造演化复杂.为了揭示矿区内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运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等理论及技术方法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二长花岗岩的详细定名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暗色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为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余石山的二长花岗岩属于钾玄质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的平均值为0.57,(La/Yb)N的平均值为11.09,说明该二长花岗岩体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高.根据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判断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显示,该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81.3±1.7 Ma,形成于早奥陶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的值为+0.4~+11.8,均为正值,二阶段模式年龄的范围为675~1 308 Ma,指示其源岩主要为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早奥陶世时期北阿尔金洋壳俯冲中南祁连陆壳密切相关,在中南祁连陆壳边缘的余石山地区(弧后),由于洋壳俯冲导致了陆壳的伸展从而产生了裂隙,俯冲产生的熔融岩浆通过裂隙上侵而形成了该二长花岗岩岩体.   相似文献   
49.
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的多极化SAR图像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提出了一种多极化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非监督分类算法。与Freeman三分量散射模型不同,四分量散射模型在Freeman三分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螺旋散射分量(helix),该分量反映了复杂地貌和不规则城市建筑的散射机理,可以用来处理复杂的场景图像。算法强调了初始分类的重要性,在初始分类中考虑了混合散射机制像素的存在,从而提高了分类结果的精确度。聚类过程中,采用由四个散射分量组成的特征向量进行迭代聚类。为了实现算法的完全非监督,利用特征向量给出了一种新的聚类终止准则。NASA/JPL实验室AIRSAR全极化数据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并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0.
近20年来烟台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刘贤赵  杨文 《干旱区地理》2007,30(6):988-994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和马尔可夫模型,利用1986年、1992年、2000年和2004年四期TM数据,定量分析了烟台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近20年来,烟台沿海地区各种土地类型变化及其相互转化频繁。水域、果园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335.61%、70.43%和134.48%,而耕地、林地分别减少18.63%和20.75%。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变化显著,耕地、果园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水域、林地和建设用地则趋于集中,连通性增强,景观类型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表明,从2008年至平稳期,水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果园将逐年增加。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