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据盆地大量的钻孔测温资料和实测岩石热导率、放射性生热率等岩石热物理性质参数,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地温分布状况,表明盆地现今是一个相对较冷的盆地,平均地温梯度为22.6℃/km.由热传导理论计算了盆地深部和无钻井区的地温,并编制了盆地3 000~6 000 m深温度分布图和盆地东西、南北向的温度分布剖面图,分析了盆地深浅地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五、八开发区二叠系原油地球化学与物理性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早期稠化破坏、中晚期连续成藏与保存的特点。二叠系原油的总体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主要来自二叠系风城组湖相烃源岩,但由于成藏时期与次生改造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原油分为A1和A2两类。A1类原油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时间早,经历了早期的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等次生改造作用,原油密度和粘度普遍较高,成藏期主要在海西中晚期,原油稠化时间主要在海西末期一印支早期,分布范围不大。A2类原油生成时间晚,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应在中生代及其以后,分布广,目前所发现的多数二叠系油藏都属于该类原油。  相似文献   
33.
文章依据研究区内施工的二维地震勘查及钻探验证工程等相关资料,结合邻区揭露地层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区域内较发育的断层对金坛盆地石盐成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勘查的不确定性,是使得预测结果产生误差的重要原因。区内DF1、DF2断层形成时间晚于阜宁组形成时间,对石盐沉积成矿不构成影响。形成于始新世―古新世F19正断层,导致位于该断层下盘的云林凹陷整体抬升,使得阜宁组含盐系地层被剥蚀,而位于该断层上盘的荣炳矿区阜宁组上段地层则发生同沉积加厚,形成石盐资源。  相似文献   
34.
近年我国在深层、超深层领域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准噶尔盆地深层的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有必要对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形成条件开展系统研究梳理。在前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钻井资料对深层源岩成烃、成储及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深部存在多套烃源岩并且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异常高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深部源岩的生烃过程复杂,但整体生烃潜力大,能够提供充足的油气;(2)在深埋条件下,深部致密的储层受到多期构造活动叠加造缝、风化淋滤、烃类生成造成的有机酸溶蚀及早期充注、异常高压4个方面改善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优质储集层;(3)油气的成藏受控于深部源岩的成烃及成储过程,表现为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油气的富集类型受控于源岩母质的供烃类型,不同深层领域的油气成藏有其差异性;(4)盆地富烃凹陷内及斜坡区的深大构造与地层岩性目标,以及盆地深部含致密油、致密气资源的二叠系与盆地腹部含致密砂岩气的侏罗系煤系均具有利的成藏条件,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35.
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葡121层储层流动单元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层流动单元是指影响流动的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在内部相似,在垂向上和横向上连续的储集带,它是基于油藏数值拟的目的提出的,对于油气田开发,特别是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流动单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笔者在研究各种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划分方法,该方法可直接从测井解释成果图图上读取数据,求出存储系数和渗流系数,通过聚类分析划分出流动单元,该方法虽有不足,但简便易行,且在单一沉积微相中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博罗可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博-阿断裂)是中天山与北天山的板块会聚边界,它NW向斜切天山山脉,是一条继承性的右旋走滑活动断层。研究其活动性质、限定其滑动速率有助于理解天山地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模式、应变速率分配情况及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文中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及野外考察,基于地貌面高程、水系密度和切割深度等,将精河东南的冲洪积扇分为4期,由老到新分别命名为Fan1、Fan2、Fan3和Fan4。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断裂附近的高精度影像,并对冲洪积扇上发育的冲沟、阶地陡坎等进行构造地貌解译,发现Fan1、Fan2和Fan3 3期冲洪积扇上发育右旋位错冲沟及断层陡坎。其中,Fan2b、Fan3a和Fan3b上的冲沟最小右旋位错约6m,最大位错分别为(414±10) m、(91±5) m和(39±1) m; Fan2b与Fan3a分界的地貌陡坎被右旋位错(212±11) m。结合前人在天山北麓得到的阶地或冲洪积扇的堆积年龄,并与古里雅冰芯气候曲线进行对比,推测Fan2b、Fan3a和Fan3b 3期冲洪积扇的下切年龄分别为56~64ka、35~41ka和10~14ka。博-阿断裂自冲洪积扇Fan2b、Fan3a和Fan3b形成以来的滑动速率分别为3. 3~3. 7mm/a、2. 2~2. 6mm/a和2. 7~3. 9mm/a,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拟合得到晚更新世以来其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3. 1±0. 3) mm/a。  相似文献   
37.
基于RS与GIS的密云县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和Landsat卫星TM/ETM+数据进行生态环境效应遥感分析。首先,对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利 用状况图,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 然后,应用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景观结构变化; 利用RS技术分析了密云县 植被及地表温度; 最后,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和不同生态区划的NDVI和地表温度的变化特点。综合上面的分析,指出了RS与GIS方 法在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多层次分析(AHP)法,以北京密云水库上游部分库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库区实际情况,选取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坡度、高程、降雨量、土地利用六种影响滑坡灾害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对区域滑坡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在ArcGIS的空间分析环境中运行权重叠加,将研究区域划分成无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危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比较稳定,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密云水库东北部的河谷、山谷地带,呈零星状分布。  相似文献   
39.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复杂。为深化对这种复杂性的认识,以给区域油气勘探和基础石油 地质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针对区域构造上存在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区段油气成藏的特 征及其差异,包括烃源、储层、圈闭、输导、保存、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区段的油气藏分布层位和成藏 特征均不同,展示出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其中,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是二叠系(包括侏罗系)的油气聚集于侏罗系储层中, 成藏主控因素是圈闭、保存条件和储层;中段山前冲断带主要是侏罗系和二叠系(包括白垩系)的油气聚集于古近系和白 垩系储层中,成藏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油源断裂和储层;西段四棵树凹陷地区主要是侏罗系(包括古近系)的油气聚集于 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储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运移通道和储层条件。  相似文献   
40.
顶部驱动系统是当前钻井设备自动化发展更新的突出阶段成果之一。实践表明,该系统可节省钻井时间20%~25%,并可预防卡钻事故的发生,用于钻斜井、高难度定向井时经济效果尤为显著。对国外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