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曹云刚  王志盼  慎利  肖雪  杨磊 《测绘学报》2016,45(10):1231-1240
提出了一种融合像元-多尺度对象级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中心线提取方法。首先在像素级上提取影像的纹理和形状结构特征,在构建的多尺度分割集影像上提取对象的区域光谱特征。然后,将像元级特征与多尺度对象特征进行决策级融合,完成道路网的粗提取。最后,结合本文所提出的非道路区域自动去除算法和张量投票算法,实现道路中心线的精提取。不同场景、不同分辨率数据下开展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传统道路提取方法易产生的"盐噪声"和非道路地物粘连现象。  相似文献   
82.
随着地下能源工程、热法地基处理和核废料处理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开展,热力耦合对土体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岩土工程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基于颗粒体积膨胀法,通过PFC2D模拟不同变温幅值下(20、40、60℃)松散颗粒(相对密实度Dr=0.2)的循环热固结试验。在宏观角度上发现颗粒在温度循环过程中产生热固结现象,即试样随温度循环圈数的增加,其孔隙比不断累积降低。研究表明:变温幅值越大将导致长期温度循环过程中的颗粒材料越密实,且孔隙比、侧向应力和竖向应力的分布出现一定的不均匀性。与此同时,通过微观角度的分析,总结了温度循环和变温幅值对颗粒间接触数量、法向接触力和切向接触力所存在的影响,得出热固结试验中温度循环的幅值对试样的各向异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辽宁省瓦房店地区金刚石成矿带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产区,该区已发现100多个金伯利岩体,探明的金刚石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区内影响金伯利岩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岩浆侵位时断裂构造控制了岩体形态,成矿后断裂构造对岩体形态进行了改造。逆冲推覆构造是影响区内金伯利岩体形态的最主要断裂构造。本文运用三维地质构造综合调查方法,以三维地质构造填图为基础,以研究区重点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为框架,以物探资料、钻孔资料为深部约束条件,以50号金伯利岩管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3D Mine矿业工程软件平台,利用数字化地学信息建立工作区三维地质模型的工作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通过此次工作,证实了区内存在逆冲推覆构造,解释了部分金伯利岩体向下延深不大或突然消失的原因,提出了50号金伯利岩管SEE方向推覆构造面下盘可作为重点勘查区的认识,为瓦房店地区下一步金刚石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前浅部易开采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传统钻进技术在深层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时往往面临破岩效率低、钻进成本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亟需引入新型辅助钻井破岩技术破解此类难题。聚焦于新型激光辅助破岩技术,以坚硬砂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不同时长激光作用后砂岩的力学、可钻性试验,旨在探究激光作用下坚硬砂岩温度场时空演变特性、砂岩表面裂纹的扩展特征及力学参数和钻进效率。结果表明,随着激光作用时间的增加,砂岩表面裂纹由2条逐渐扩展为5条,裂纹面积由6.78 mm2增加到36.85 mm2;温度场的演化特征符合高斯分布规律,由热熔融区向低热区呈环状递减,激光照射15 s后达到热平衡,温度场演化趋于稳定;激光照射50 s后砂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幅最高分别可达74.6%、92.7%,轴向峰值应变从0.52%不断增加到1.65%,表明岩石经激光作用后呈现由弹性状态向半塑性/塑性状态转变的趋势;激光作用50 s后砂岩进尺速率由0.09 mm/s增加到4.30 mm/s,失重比由2.73%增加到27.36%;合理设置激光参数有助于提高破岩效率与降低钻进成本,在照射20 ...  相似文献   
85.
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严重威胁着陕北侏罗纪煤田矿井的安全生产,精确预测其富水性与工作面涌水量对矿井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以陕西红柳林煤矿15217工作面所在区域为研究区,选取含水层厚度、岩性组合指数、岩石烧变及风化程度指数、岩心采取率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蝠鲼觅食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含水层富水性预测方法,通过对风化基岩与烧变岩含水层富水性的精准分区预测,将工作面划分为不同富水等级的区段。在此基础上,分析经过长时间井下疏放水后的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动静储量法对工作面不同富水等级区段的涌水量进行预测,与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涌水量实测数据相比,涌水量预测结果误差整体较小,介于0.30~6.98 m3/h,表明此预测方法可行度与准确率较高,为红柳林煤矿及类似条件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6.
杨磊  贺宏兵  杨波  孟鑫 《气象科学》2019,39(6):786-796
为提高双偏振天气雷达雷暴监测预警能力,探究雷暴活动过程雷达偏振信息特征及雷暴内部微物理过程,利用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结合地面大气电场仪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南京地区一次局地强雷暴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利用体扫数据获得雷暴单体内部垂直剖面(Vertical Cross Section,VCS),同时结合模糊逻辑算法进行粒子类型识别,得到多个偏振参量和雷暴云内部粒子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到各偏振参量和粒子分布随闪电活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5℃高度层以上冰晶区域出现K_(DP)的负值区与闪电活动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雷暴云中霰粒子的分布变化同闪电活动演变同步很好,在一定高度霰粒子的出现可以用来对雷暴进行预警;雷暴云中低层存在强烈的辐合上升区,利于霰和冰晶碰撞非感应起电和闪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为了在1 m红外太阳望远镜多通道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实现多个波段太阳图像的同步高分辨率统计重建,需要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采集系统同步。研究了如何采用CCD相机外触发工作模式、计算机PCI总线硬件中断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时间相结合实现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的同步采集,并在现有的Hα和Ti O两个成像观测通道上搭建实验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波形时序测试,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实验证明本文所采用的这一数据同步采集技术能满足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的同步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88.
GPS浮标天线高的动态标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组装式全球定位系统浮标因每次加载设备不同,浮标体质心与吃水存在变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动态后处理和验潮仪的浮标全球定位系统天线高的动态标定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测定全球定位系统浮标天线相位中心至吃水面距离,标定精度优于1cm,并可应用于所有类型全球定位系统浮标的天线高标定和校核。  相似文献   
89.
王志东  杨帆  杨磊 《东北测绘》2012,(10):224-226
在测绘生产中,我们常用的GIS软件不能直接使用源数据,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符号化是地图可视化的关键步骤,是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准备时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实际测绘生产任务出发,设计了地图数据符号化方案,开发了相应的符号化软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0.
相位差法波前探测是利用焦面和已知像差函数及像差尺度的离焦位置上同时采集的一对短曝光图像,通过最优化方法使代价函数最小化,从而得到目标和波前相位估计值的渡前探测方法.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像差函数为离焦像差的情况下,经相位差法波前探测成像系统后在焦面和离焦面上采集得到的图像强度分布,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LFBGS)对模拟图像进行数值求解,实现了渡前相位的重构和对面源目标的重建;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测量误差和机械加工带来的离焦量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模拟实验中就离焦量尺度不精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