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南黄海西部2007-04的温盐实测资料,采用海洋层结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得到逆温跃层的"五点三要素",形成强度要素平面分布图.分析表明,逆温跃层的存在与黄海暖流水有直接的关系:1)4月份,黄海暖流水受到的海面冷却仍是产生逆温跃层的普遍原因,在该海区黄海暖流向北延伸和向两侧拓展的区域都有该种类型的逆温跃层存在,位置相对较浅;2)但在偏南的黄海暖流主干区,海面冷却产生的效应被主流区的热量补充所抵消,逆温跃层很弱甚至消失,这是该月份逆温跃层分布区向北退缩并在南部中心附近呈现缺失区的主要原因;3)南下的鲁北沿岸流水的冷水叠加在黄海暖流水的暖水上方,使逆温跃层加强,使得冷暖水的作用区成为强逆温跃层区;4)黄海暖流左侧冷沿岸流水及右侧冷水的前端向黄海暖流楔入,其前端往往覆盖在底层高温高盐的黄海暖流水上方形成下逆温跃层,从而形成双逆温跃层.这些特点,较以前认知更加客观、全面、细致和准确.  相似文献   
132.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该震前1天曾发生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截止到2月20日12时,该地震序列记录到400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月12日MS5.7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该地震前震的b值明显低于该区域正常活动的b值和余震的b值.这次地震位于西昆仑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的交汇区域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余震区NE向长70 km、宽20 km,分为主余震分布区和次余震分布区,其中ML4.0以上强余震基本位于NE向主余震分布区,N--S向的次余震分布区则以ML3.0左右地震分布为主,显示该部分可能受到主震的触发作用.于田地区曾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0 km;2012年8月12日发生的MS6.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 km.该地区的发震构造背景是:在NE向阿尔金断裂带尾端向SW方向延伸过程中,左旋走滑作用逐渐转换为拉张作用,形成多条左旋走滑兼具拉张作用的断裂. 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模式表现为:左旋走滑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与南段因速率差异而产生的小型构造盆地,在区域拉张作用力下顺时针旋转;2008年MS7.3张性地震后区域的伸展作用增强,导致盆地南侧的苦牙克断裂发生2012年MS6.2张性地震,该地震引起2014年MS5.4前震,两者激发其后在盆地北侧阿什库勒断裂发生了2014年MS7.3主震.   相似文献   
133.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影像特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独立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环形整体特殊形状的成因各有说法。在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和探究各种相关资料,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和秦祁海槽在各大构造运动中都有密切联系,二者处于同一应力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的主要成因为其与秦祁海槽等周围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挤压、碰撞、旋转和磨蚀;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环形区受到古生代到新生代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其中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对其抬升及形状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4.
针对目前测距高程导线计算表格多、数据繁杂、处理起来容易出错,且效率低的现状,在研究分析了测距高程导线基本原理以及上交资料数据格式后,使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2005.NET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测距高程导线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为内业资料处理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对外业测量结果也可进行实时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5.
??????????????????????????ì????????????μ???????????????????????????????????????????·???????????????????????????????????????????????????  相似文献   
136.
广东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文中分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和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新一轮规划实施管理的思路:严格落实规划的刚性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弹性空间,增强土地利用质量的管理.据此,对规划实施管理提出4点建议:(1)进一步落实规划编制规程的要求;(2)制定规划实施的弹性措施;(3)创新规划指标的调节机制;(4)建立省级建设项目用地统筹指标,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7.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地层中斑脱岩广泛分布,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开展相关矿物学(XRD)、主量元素(XRF),以及微量元素(ICP-MS)等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对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地层中斑脱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斑脱岩主要由伊利石、斜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2)主量元素以SiO2、Al2O3、Fe2O3、K2O 为主,其中K2O/Na2O介于15.54~270之间;3)微量元素富集Th、U、Pb、Zr、Hf、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Rb、Cs、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La、Ce、Sr、Sm、Eu等元素;4)稀土元素∑REE介于19.58×10-6~383.88×10-6之间,平均值为105.43×10-6,LREE/ HREE介于0.74~12.67之间,平均值为3.93,总体表现为轻稀土(LREE)富集,而重稀土(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Eu表现出一定的负异常,而Ce未出现明显异常。综合分析认为:1)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斑脱岩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与钾质斑脱岩特征相符,且五峰组与龙马溪组斑脱岩特征相似,火山灰物质来源相近;2)原岩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同时也存在板内环境,火山灰主要来源于北部秦岭地区;3)火山灰可以提高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为优质页岩有机质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8.
金学杰  周剑 《冰川冻土》2017,39(3):572-582
对黑河下游地区蒸散发量的估算及其时空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流域水循环,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利用SEBS模型估算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2014年15天的日蒸散量,将SEBS估算的日蒸散与不同下垫面5个站点的EC实测值进行对比,其均方根误差和确定性系数分别为1.2 mm、0.85(5个站点),0.5 mm、0.96(2个站点),表明SEBS模型的结果是合理的,可以适用于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地区的地表蒸散量的估算。同时分析了黑河下游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地区,蒸散发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沿河分布的趋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蒸散发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但其季节变化幅度并不相同,规律为:水体 > 耕地 > 灌丛地 > 草地 > 裸土地 > 沙地。  相似文献   
139.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马铃薯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实验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设置41%、47%、53%3个水平,能量设置12 561、14 655、16 748 kJ/kg 3个水平,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59 d后,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能量蛋白比的饲料对点带石斑鱼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能量蛋白比分别为31.30、33.50、32.26 kJ/g时,点带石斑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达到极大值,饲料系数达到极小值;能量蛋白比在31.62~35.54 kJ/g范围内,胃、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较强。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合适的能量蛋白比为31.62~33.50 kJ/g。  相似文献   
140.
馆陶组是天津地区开展回灌试验最早、次数最多的热储层,但在每次试验中,回灌开始几小时或几天后,回灌量就急剧衰减,多数观点认为是回灌流体堵塞影响。笔者根据试验中观测到的现象及有关数据,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在回灌初期造成回灌量衰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堵塞,而是冷锋面前移过程中与热储层作用产生的一系列阻力所致。通过对回灌衰减分析,在不考虑堵塞的情况下,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是制约其回灌效果的关键。结合国内外最新砂岩回灌成果,提出天津地区馆陶组回灌的储层参数条件,对持续开发利用馆陶组地热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