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7篇
海洋学   2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南沙群岛海区,具有盛行季风和受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明显、高温高湿、常年多云、降雨量丰富、大风频繁、风向变化规律明显、辐射强烈、热量充沛、“长夏无冬”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1987年10—11月西太平洋考察获得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海面辐射资料,计算了海气间感热、潜热及海面热量平衡的逐时值及日总量。分析了各通量的逐时变化特征、日变化规律及热量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调查海区的第一阶段热量平衡为负,即海洋失去热量;第二阶段热量平衡为正,即海洋得到了热量。调查海区的热最平衡是东部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23.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海温和大气对流的低频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云顶黑体温度(TBB)相位变化并参考西沙站海面温度(SST)状况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分析研究了与夏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度有关的TBB和SST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平均时间是5月第4候,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爆发期间的海气状况与大气的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夏季风爆发早年(5月第2候),大气对流活动较强,西南风较强,海温下降我年(6月第1候)情况则相反;它爆发的强度还与爆发期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1985—1987年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考察船三个航次的赤道西太平洋考察资料的分析表明,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各通量总的分布是西高东低。在1986—1987年厄尔尼诺影响下,海表水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变化较历史上的厄尔尼诺年显著。  相似文献   
25.
林锡贵 《海洋预报》1993,10(4):37-46
本文分析赤道西太平洋的考察资料,结果表明:气象要素的变化具有典型的热带和赤道气候特征。受埃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气象特征变化显著。降水天气过程的出现、海表水温和气温的水平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天气状况对海表水温无明显影响。一些气象特征与邻近热带和赤道海区不同。  相似文献   
26.
总结“实验”系列科学考察船在不同海区和不同季节考察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天气条件下,确保航行安全方面所作的随船气象预报体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提高了单船航行气象预报准确率。为保证各航次考察任务的圆满完成,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分析1985,1986,1987三年的部分时间的赤道西太平洋考察资料,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影响下气象特征变化明显;气象特征较邻近热带和赤道海域典型;温度的水平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气象要素平均日变化和随季节变化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28.
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