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周格庄多金属矿化带位于山东海阳周格庄东部,区内中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中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破碎带发育.激电异常明显且低阻高激化特征,多金属矿化期为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岩体边部和外侧的断裂破碎带为成矿热液运移、储存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2.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编制出版的《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80万)》,是迄今为止矿种最全、资料最新、信息量最大的全面反映我国南岭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区带级别(Ⅲ级成矿单元)成矿规律图。该图件研编实现了4大创新点:① 涵盖了南岭已发现的2903处独立矿产地,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的76个矿种,实现了南岭成矿带矿种与矿产地的全覆盖;② 归并了地质底图的地层并淡化显示,突出华南岩体、隐伏岩体的特色,使得不同构造—建造层地质单元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③ 实现了矿产地、规模、类型、时代、成矿系列五位一体的综合图例设计,矿产地表达更简洁、直观;④ 综合成矿系列图、表、成矿体系图、剖面图等,以区域规律图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集中反映和彰显南岭成矿带最新科研成果。该图件的研编有助于直观展示南岭成矿带矿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深入总结成矿规律,科学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对于全面指导南岭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为了获取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陆地区域的夏季逐时格网降水数据进行了聚类。首先,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每个格网上的逐时降水数据进行聚类。然后,根据每一聚类的降水日变化峰值,将具有相似峰值时间的聚类合并成为一个分类。合并后的分类对应一种降水日变化类型,分类中的格网边界则构成了该类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日变化由降水频率日变化主导。此外,一些盛行夜雨区域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西向东的分布模式,且降水日变化峰值时间表现出了从西向东逐渐延迟的现象。结合地形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夜雨区的降水峰值延迟现象与MPS环流效应导致的雨带移动现象较为一致,得出MPS(Mountain-Plain Solenoid)环流效应是导致这些地区盛行夜雨的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降水日变化的形成机理提供线索,也可为研究其他地区降水日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本文以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结果表明:控制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伊利石或绿泥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石膏矿物等的溶解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北区为方解石溶解、白云石沉淀的非全等溶解反应、伊利石的沉淀反应、长石的溶解反应以及Ca-Na的离子交换.南区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而北区影响较大.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盆地南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22969 a)明显老于北区(3 967 a).  相似文献   
155.
各种对流层经验模型中,GPT2w模型是目前标称精度最高的对流层经验模型,其在模型化对流层延迟的同时,也提供具体的模型化气象元素。以USNO的ZTD产品检验模型ZTD精度;以IGRA发布的大气廓线数据,对模型加权平均温度Tm、水汽直减率λ的精度进行验证。计算发现,模型加权平均温度Tm具有-2.56K的系统偏差,改正该偏差后,模型ZTD对比USNO偏差从-1.38 mm提升至-0.3 mm;还验证了模型水汽直减率λ的两种获取方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出以测站气压P、测站温度t、测站相对湿度hr为实测气象元素,以校正后的Tm、高精度的λ为经验气象元素,作为对流层延迟模型输入参数的互融方法。该互融方法计算ZHD、ZWD经验模型分别采用目前最优的Saast静力学延迟模型和Askne & Nordius湿延迟模型。以USNO发布的340个IGS跟踪站的对流层延迟数据作为参考,该互融方法较直接气象元素法、校正后的GPT2w模型均有显著精度提升。在不可获取气象数据的前提下,校正后的GPT2w模型具有很高的先验精度;若可获取近实时气象数据(如自动气象站),则推荐采用新的参数互融模型。  相似文献   
156.
统计分析了1668年郯城8 1/2级强震震中区1970年~1986年Ms≥1.0的地震资料。发现本区小震活动的时、强特征有其自身规律,3级以上地震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在邻区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前某些活动性指标(如能量、频度等),出现异常变化,似有反映邻区地震的“窗口”效应,是区域应力场变化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57.
九龙脑矿田位于南岭东段矿床分布最为集中、成矿强度最大的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内,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同时发育矽卡岩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风化壳型等多种类型矿床,形成了以九龙脑岩体为矿化中心,以钨锡为主,金银铜铅锌及铀、铌钽共生分带的矿化格局,在南岭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成矿元素组合上极具代表性。通过对九龙脑矿田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上与九龙脑岩体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构成网格状分布格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但同时印支期也伴随钨锡成矿作用。各矿床有可能归属于不同的成矿系列,或者属于同一个成矿系列的不同亚系列,或者同一个成矿(亚)系列的不同矿床式。并进一步提出1就矿找矿,对已知石英脉型矿床开展深部找矿;2根据分带性,对外带和内带矿床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3根据共伴生规律,通过综合评价,明确找矿方向,拓展找矿领域;4根据区域成矿规律,通过区域对比,借鉴邻区矿田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5打破常规思维,开拓新思路等五个找矿工作部署方向。  相似文献   
158.
南岭科学钻探(NLSD-1)选址于江西省于都—兴国—宁都三县交界地区实施,构造上属华夏板块内部的武夷和罗霄两块体交汇部位。南岭科学钻探瞄准构造结合部区域地质问题和矿集区深部成矿预测两方面科学目标进行探索。NLSD-1开孔至1373.71 m揭露了连续的青白口纪地层,是一套完整的凝灰质火山碎屑岩韵律层,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变沉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和流纹岩。本次工作在科学钻探精细地质编录的基础上,对各类岩性地层进行镜下鉴定,并挑选流纹岩中的单颗粒锆石,应用LA-ICP-MS锆石U-Pb法进行定年,获得了一组高度谐和的同位素年龄,确定流纹岩成岩时代为381 Ma,为赣中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时代的进一步划分、归属和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9.
陈欣 《海洋科学进展》2016,34(4):560-570
对福建平海-浮叶海域87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试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介于黏土和砾石之间,按照福克粒度命名法可分为14种类型。其中,粉砂分布最广,砂质粉砂次之,二者共占70%以上。近岸湾内水域和远岸开阔海域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沉积物粒度相对偏细,多分布粉砂和砂质粉砂;南日水道和兴化水道两侧海域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物的粒度较粗,由砂和含砾沉积物组成。这种分布格局受研究区物源、水动力条件、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共同控制,推测物源主要为木兰溪带来的陆源碎屑物,水动力环境受闽浙沿岸流、潮流和波浪的共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南日水道和兴化水道为潮流通道,但底质沉积物较细,广泛分布着粉砂和砂质粉砂,推测是由于本区的水道接近均衡状态,水动力条件减弱,致使细粒的物质沉积下来。  相似文献   
160.
空间连续的气象要素是区域环境、生态系统模拟的重要参数,空间插值是实现气象观测站点数据空间化的主要方法。由于不同区域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的复杂性,研究适用于特定区域的空间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分析长江中游亚热带丘陵区气象要素的空间化方法。基于湖南省及其毗邻地区的46个气象站点14年(2000—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月降水量、月均温)和DEM数据,对普通克里金法(OK)、反距离加权法(IDW)、样条法(SPLINE)和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法(MLR)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月降水量和月均温的MRE和RMISE值排序分别为:SPLINEIDWMLROK和SPLINOKIDWMLR;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均温插值的MRE和RMISE值排序分别为:SPLINEIDWOKMLR和SPLINOKIDWMLR;2)MLR法不仅插值误差小,而且能从细节上反映出气象变化的空间变异性;3)对多变量进行数据探索分析表明,MLR插值法中,经度、坡度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存在空间的一致性;纬度、高程和坡度对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