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806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论述了由微机进行实时控制的MMC-1型阴极保护自动监测仪的组成、性能及其工作过程。重点介绍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中所考虑的问题。该监测仪目前正在连云港二码头控制室正常运行。实践使用表明:不但提高了测试精度,防止了漏测漏记的现象,而且为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了阴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永一井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上,井深1384.6米,钻入基底变质岩百余米,其上为1200余米厚的沉积盖层——碳酸盐岩,它不仅揭示了我国南海晚第三纪的沉积面貌,也为我们研究南海地质构造特征提供了资料.一、地层简述西沙群岛西永一井的上第三系为一套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与上覆第四系为整合接触,与下伏花岗片麻岩为不整合接触.现将西永一井地层层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海侵期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中国东部(包括沿海大陆架)的早第三纪陆相地层中,陆续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海相自生矿物,大量事实表明,在早第三纪沉积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海水进退.这一发现,引起了很多地质工作者的兴趣,纷纷开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人涉及到海侵期或海水影响期的划分.笔者从1976年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探讨海侵或海水影响与石油地质的关系.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在大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东部早第三纪(?)少可以划分出五个海侵期或海水影响期:泰州期(E_1)、(土布)心期(E_2~1)、纯化镇期(E_2~3)、沙河街期(E_3~(1-2))和东营期(E_3~3),下面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海洋志》编写工作会议于1983年7月21—22日在青岛山东海洋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志》编委会委员、各篇章的编写人员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共50余人.《海洋志》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海洋科学的志书.全志将包括概述、海岸、港湾和岛屿、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防和海洋事业机构等十篇共四十五章,预计达70万字.参加编写的单位有: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北海舰队、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及青岛市属有关单位.会议由山东省《海洋志》编委会主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董一博先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山东省志编委会负责人辛玮、席星加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介绍和传达了全国地方志、山东省志编写情况及有关精神,并回答了编写人员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近年来在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认识的总结,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从盆地的基底结构、地质结构和主要构造类型等方面对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北黄海盆地是在前中生代结晶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盆地经历了走滑拉分(J3-K1)、断陷(E2-E3)、拗陷(N—Q)3次主要的沉降作用过程,形成了下、中、上3个构造层,在盆地内发育了断裂、褶皱和潜山3种基本构造类型。盆地的这种构造特征为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边界条件,特别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走滑拉分形成的下构造层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同时还有良好的圈闭发育条件,后期的构造改造也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聚集,应是北黄海盆地的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原始水文资料异常值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证明了采用滤波和拟合的方法处理异常值具有很好的效果,既处理了异常值,又保留了一些小尺度变化。处理结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滤波或拟合函数和偏差的选取。  相似文献   
17.
一、沧桑巨变山东省潍坊市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该市所辖寿光、寒亭、昌邑三县(区)北部濒临渤海。位于咸淡水分界线以北的沿海地区共有23个乡镇、540个自然村、50万人口,面积2409平方公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里的海岸带原是一片盐碱荒滩,旱、涝、风、潮碱五害横行,自然经济条件极差。是个“走着宽阔道(荒滩),听着阿位(一种海鸟)叫,吃着黄蓿菜,喝着牛马尿”的贫困地区。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84年冬季开始,滩坊市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海岸带。经过4年奋战,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测试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α-HCH、β-HCH、γ-HCH、δ-HCH 4种异构体和HCB的含量,对该地区HCH和HCB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HCH4种异构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β-HCH和γ-HCH为主要的残留物。ΣHCH残留量介于0.42~44.96 ng/g之间,平均值为5.09 ng/g;ΣHCH残留量在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差异不明显。农业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均接近于1,指示该地区土壤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也可能有新的污染源存在。土壤中HCB平均值为5.51 ng/g,总体残留水平比较低,且在水田中的残留量高于在旱田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滴滴涕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DDE为主。DDT的组成表明,土壤中DDT主要是过去输入环境的DDT及其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的DDT输入。生态风险评估则显示该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西藏高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是西北部长,东南部短,且东南部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西北部呈一定的上升趋势;(2)年平均气温以0℃和5℃为界划分为3个区,研究区全年总体表现出升温趋势,藏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大于藏东地区;(3)蒸发量年变化很大,研究区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仅西部和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余地区都为下降趋势;(4)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藏西为下降趋势.另外,4个要素各月与各季节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