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季备  梁杏 《地下水》2009,31(2):5-7
依据单孔压水试验,分析了木里河流域某水电站坝址区基岩裂隙网络系统渗透特性,得到了坝址区不同岩性岩体中不同成因类型的裂隙渗透特性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并为以后构建基岩裂隙介质等效连续介质数值模型时的参数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王露霞  梁杏  李静 《地球科学》2020,45(2):701-710
江汉平原地下水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质持续恶化,深入探究地下水的成因,对于地下水的合理利用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汉平原腹地YLW01钻孔和汉江附近HJ007钻孔为研究对象,钻探采集原状土柱,提取孔隙水,分析其水化学和氘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YLW01孔中深层砂性土孔隙水为咸水,TDS为1 131~4 013 mg/L,粘性土孔隙水为淡水;HJ007孔孔隙水均为淡水.YLW01孔中深层砂性土孔隙水的高SO42-含量(459~2 124 mg/L),由石膏溶解形成;HJ007孔中深层孔隙水的高NO3-含量(22~315 mg/L),由土壤中硝化作用形成.孔隙水化学成分主要受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影响,在长江和汉江带作用程度不同.氘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孔隙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且汉江带浅层地下水受到明显的地表水混合.江汉平原两个钻孔水化学与同位素的差异受长江和汉江影响带河湖相沉积环境、沉积物粒度及矿物组成所控制.   相似文献   
43.
特殊的地表岩溶形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庆之  曾克峰  梁杏 《中国岩溶》1998,17(4):392-396
对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区二叠系下统( P1 )灰岩岩溶发育规律综合研究后发现: 本区内的岩溶洼地多为“半边岩溶洼地” ;岩溶漏斗四周为玄武岩碎块的“特殊类型岩溶漏斗” ;分布于1100m高程的岩溶湖也多是顺岩层走向发育的岩溶湖。   相似文献   
44.
在综合分析川西南某水电站库首区岩溶洞穴中第四纪各时期的主要沉积层沉积特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年代测试资料,建立了第四纪洞穴地层系统,并与洞外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将洞穴发育与第四纪堆积结合分析,为探讨影响本区岩溶发育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提供了沉积学、地貌学、气候学及年代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45.
巨型水利枢纽工程岩溶水渗漏的系统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解决复杂地区岩溶水渗漏评价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岩溶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充分利用同位素研究、灰色模拟与预测、遥感分析等技术手段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岩溶发育、水流特征、渗流模拟与库水渗漏预测评价进行了综合性分析,解决了某巨型水电站库水渗漏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46.
碳酸盐岩可溶性室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地区碳酸盐岩可溶性室内试验资料,对试验中的装置、试验时间、溶蚀率表示方法和可溶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合川西南地区、清江流域岩溶环境效应研究实际,认为室内溶蚀试验研究应用于野外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是一种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7.
改变入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  梁杏  权董杰  靳孟贵 《地学前缘》2010,17(6):111-116
自Tóth提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来,大多学者基于定水头上边界的解析解或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尤其是多级水流系统模式。认为复杂的盆地"地形势"就会发育多级地下水流系统,简单地形发育单一地下水流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地下水流系统砂槽模型进行系列实验发现,实验条件下(模型尺寸、介质和多个河谷不变)水流系统的发育受控于降水入渗强度。得出随着降水入渗强度的增大,水流系统模式由单一的区域水流系统,到复杂的多级次水流系统,再到局部的水流系统的结论;盆地多个势汇中,只有实际成为地下水排泄点的汇势才能影响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而其他的势汇只是可能的潜在势汇。实验表明,用定流量上边界(降水入渗强度)能够更好地揭示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式发育与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48.
滨海平原弱透水层广布且多赋存古咸水,其盐度分布及运移过程深刻影响着含水层地下水的演变,却得到甚少关注.采集了江苏滨海区7个浅层钻孔弱透水层原状样品,压榨法收集孔隙水.利用孔隙水天然示踪剂ρ(Cl),ρ(Br)剖面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弱透水层孔隙水盐度特征和运移机制.得出浅层孔隙水ρ(Cl)垂向剖面存在2个趋势:①峰值在表层...  相似文献   
49.
地下水年龄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它直接揭示了地下水的循环时间和更新能力.由于不同同位素半衰期不同,导致的测年精度和范围各异,致使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年龄存在诸多争议.虽然地下水4He测年方法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对地下水中4He多种来源的认识依然不足.通过系统采集和分析华北平原保定-沧州深层地下水中惰性气体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西南某坝区压水试验数据的计算分析,提出了基于中值理论和几何均值的埋深域渗透系数取值区间法。首先将压水试验资料采用巴布什金经验公式和达西公式把吕荣值转换成渗透系数,并分析各分类项的数据分布类型。在分析研究区层状裂隙岩体岩性特征及其组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均值和中值理论从宏观上分析研究区垂向和平面渗透特征,得出均值和中值分析的侧重点;再用渗透系数与埋深散点图绘制小值和大值取值趋势线,继而进行曲线拟合,并完成数理可靠性和物理含义的检验;运用通过检验的方程计算每米埋深的渗透系数,而后在划分的各埋深域内,依据小值和大值取值数量的差别,分别求取其几何平均值,最终得到各埋深域渗透系数取值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