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42.
43.
基于2000年8月在南海调查航次得到的水文资料,首次采用广义随底坐标形式的改进POM模式对南海夏季环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用正交曲线性水平网格覆盖观测区域,在垂向上对近表海面层次采用近似z坐标,而近底层则为随底坐标.在计算海区实际地形及假设的水平均匀而垂直层化的密度分布下,实施的两个数值计算试验表明,本模式采用的垂直坐标方案比传统的σ坐标方案优越,随底坐标模式因压力梯度项在起伏地形下产生的系统计算误差将变得十分的微小.在南海2000年夏季环流的实际计算中,首先对观测资料进行了60d的诊断计算,然后在诊断已得到的动力场结果基础上,又进行了10d左右的预报运行得到半诊断结果.从计算结果来看,它依赖于参数Cvis与Cdif的选择,特别是参数Cvis,文中取值为Cvis=Cdif=008.比较诊断与半诊断两个计算过程的结果,它们在定性上较为一致,在定量上有些差别.这是因为半诊断计算的方法对密度场作适当的动力调整,使其与地形、风场等更加匹配.在大尺度环流结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消除了小尺度噪声,可使计算得到的流场更为清晰.2000年8月南海计算区域环流的最大特点是多涡结构,其中有些反气旋暖涡和气旋式冷涡相间分布.在越南东南海域自表层至1000m水层稳定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反气旋暖涡,其中心位置在11°51'N,112°07'E(诊断计算),水平尺度约为300km.此暖涡以东存在一个气旋式冷涡,这两个冷、暖涡是研究海区夏季环流的重要环流特征之一.在计算区域东北部夏季环流以反气旋环流系统为主;在计算区域东南部夏季环流以气旋系统为主;南海夏季环流分布,明显出现西部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44.
柴北缘大型基底断裂——马仙断裂的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对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马仙断裂带的平面分布和剖面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详细的研究了该断裂的形成、发育时间和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断裂活动的运动学模型。研究认为马仙断裂形成于晚白垩世,在整个新生代期间长期活动,控制了断裂两侧的盆地结构、沉积分布和油气聚集,是一条断面南倾的具有左行走滑分量的斜向冲断层。马仙断裂的运动特征源于南祁连山对盆地的差异性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45.
实测丁山1井测温曲线显示:温度向井底持续升高,井口温度25℃左右,井底温度107.5℃。温度曲线在1 000~3 000 m深度范围内出现"上凸"的扰动现象。现今平均地温梯度纵向上分段明显:三叠系及二叠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为23.94℃/km;志留系和奥陶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较大,为37.27℃/km;寒武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较低,为16.65℃/100m。根据地温梯度分段性特征与地层热导率、地层岩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地下流体垂向上升运动造成了温度曲线扰动。进而推断出下奥陶统—中寒武统的地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而中奥陶统—志留系的地层则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而这种上盖下储的地层组合,对油气成藏较为有利,反映了川东南地区下组合良好的油气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46.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以生物礁滩和鲕粒滩沉积为特征:台地边缘最初在吴家坪晚期出现,在经历了长兴期台地边缘礁滩的形成和消亡、印度早期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和消亡两个阶段的演化后,最终在印度晚期被填平补齐。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演化受到包括地形的几何形态、水动力条件、沉积速率及空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7.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岩石圈结构的磁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钦范  楼海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A02):58-70,T001
  相似文献   
48.
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今年夏季山东省地质局区测第一大队(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山东大队)在鲁西北广大的黄河冲积平原上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发现许多水井是打在粘土层上的。老乡说:“粘土出泉水,又不塌井”。开始时大家半信半疑,后来打了许多钻孔,证实遇到红色粘土层就出水,但是不敢承认粘土是含水层,因为过去课堂上讲的与书本上写的粘土都是不透水层,所以有的就说:“那里听说过粘土是含水的。”有一个学生打钻时明明遇到粘土出水,但编录  相似文献   
49.
Theearthquakes (ML≥3 0 )catalogueofFouthquarterinnortheasternarea ,2 0 0 3序号发震时间地 震 位 置月日时 分 秒北纬东经地 点震级(ML)深度(km) 精度1 1 0 92 3 5 3 3 5 5 41°3 6′1 2 5°40′吉林省通化市3 9Ⅰ2 1 0 1 0 2 1 3 42 9 941°3 6′1 2 5°45′吉林省通化市3 7Ⅰ3 1 0 1 3 1 71 1 5 9 2 3 6°5 8′1 2 6°0 5′黄海4 0Ⅱ41 0 1 61 2 441 1 3 41°3 5′1 2 0°2 5′辽宁省朝阳市3 2 1 1Ⅰ5 1 0 2 5 1 90 2 42 841°5 4′1 2 8°1 5′吉林省长白山3 0Ⅰ东北地区2003年第四季度M_L≥3.0地震目录$辽宁数字…  相似文献   
50.
Theearthquakes (ML≥ 3 0 )catalgueofThirdquarterinNortheasternarea ,2 0 0 4序号 发震时间地震位置月日时分秒   北纬东经地点震级(ML)深度(km) 精度1 72 70 61 5 1 8 2 4 3° 32′ 1 2 5 1 4′伊通 3 5 2 0 12 82 1 2 1 1 41 7 0 4 1° 48′ 1 2 75 6′长白山 3 0 13 82 5 2 1 2 90 9 5 39° 2 8′ 1 2 2 1 0′普兰店 3 3 1 1 14982 2 2 4 34 1 42° 0 1′ 1 2 80 1′长白山 3 7 15 92 70 30 61 0 5 4 0° 31′ 1 2 30 1′岫岩与海城交界 3 5 1 3 1东北地区2004年第三季度M_L≥3.0地震目录$辽宁省地震监测中心@梁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