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674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72.
前言 目前,微震仪标定问题,越来越引起测震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从标定实践过程中,认为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它们是“规范没有说清楚,或没有涉及的问题。为此,组成一个试验小组,分别在我省漳州、龙岩、福州三个地震台作了一些试验,后又补进泉州地震台另作的一项笔头性试验,现将试验内容及结果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黄子洞地电台位于广东省新丰江水库以东约5公里处,台站附近地势比较平坦,地表为老第三纪红层,厚约300米左右。 台站建于1968年,目前共有5道测线,它们分别垂直或平行于河源断裂,其中第四道测线布设在河源断层的东南侧,并与断层垂直,线路长1000米。 由于该台位于我国南方,空气湿度大,雨季  相似文献   
74.
半刚性连接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连续弹性无限自由度结构,建立自由振动方程,分析了半刚性连接对结构自振周期和频率的影响,推导出半刚性连接框剪结构自振周期系数的计算公式。使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结构的模态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半刚性连接使得结构自振周期增大,半刚性连接对高阶振型自振周期的影响很小。提出了地震区钢管混凝土框剪结构体系的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5.
福建宁化白垩纪红层盆地位于华夏古陆武夷隆起西南部,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区,自上新世以来,盆地内上白垩统崇安组紫红色巨厚层复成分砾岩、砂砾岩经漫长地质时期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缓慢雕塑,发育丹霞崖壁、石堡、石峰、石柱、石墙等正地貌,局部发育线谷、巷谷、峡谷等负地貌,构成一幅老年期丹霞地貌景观,是开展老年期丹霞地貌科研、科考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76.
井斜问题是钻井工作,特别是深井钻探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钻孔的质量和钻进的安全。本文分析了造成孔斜的原因、防斜原理,介绍了螺旋式扶正器与钻铤组合满眼防斜钻具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相关的参数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其在基岩水井钻探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其防斜效果,总结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中子活化分析在公路交通燧洞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子活化测试结果 ,对岩石及泉水干涸残余物中常量及微量元素的进行分析对比 ,以了解深层岩体有关的地质与水文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78.
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①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②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③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④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3类沉积盆地,3种盆-山转换,3个发展阶段及3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⑤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3种体制,4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由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⑥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⑦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代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⑧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⑨提出中国和秦岭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79.
云南禄丰煤岩与围岩中富勒烯(C60)物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云南煤中是否存在富勒烯还没有科学定论。本工作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中国云南禄丰晚三叠世煤岩及其围岩中是否存在天然富勒烯物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发展了适于从复杂地质样品中分离纯化富勒烯和定性与定量检测富勒烯的一套技术方法。结果显示,从定性角度有两个样品确实存在富勒烯。本文据此提出,富勒烯的赋存与煤岩/围岩交互相上的含煤碳质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一步研究应着重调查比煤岩与顶板和底板界面层并大力研究其中天然富勒烯的地学成因。本工作的意义还在于为今后我国加入和独立开展以富勒烯类物质(如C60/C70)及其衍生物质(如He C60 C70)作为地球化学示踪物的古地球突变大事件的研究,奠定了实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0.
梁清平 《四川测绘》2001,24(2):84-87
本文就从事国外高等级沥青砼道路施工测量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并针对工作中所遇的实际问题,找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对从事国际道路工程测量的工作者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