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IERS1996规范中地球引力势模型和测量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而系统地介绍IERS1996规范采用的地球引力势模型和各种测量模型,着重叙述了其与IERS1992标准相比所作的改进。规范用JGM-3地球引力势模型取代GEM-T3模型,在计算地球潮汐形变产生的附加势时展开到3阶,并考虑了地幔的滞弹效应。在测站位移的计算中,规范引入了3倍洛夫数,计及地幔的滞弹性,引入了计算冰后期回弹的ICE-4G模型,列出了改正VLBI观测中天线形变改正的公式。关于地球自转和  相似文献   
172.
多尺度τ-p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小波变换与τ-p变换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了多尺度τ-p谱的概念,给出了基于多尺度τ-p谱作滤波处理和波场分离的方法.与通常的τ-p变换相比,该方法将x-t域的地震记录变换到(τ,p,a)或(τ,p,f)空间(即多尺度τ-p谱).多尺度τ-p谱比通常τ-p谱增加了一维,因此用于波场分离或去噪,前者优于后者.若恰当地选择小波函数,该方法抗噪能力强,计算精度高.文中给出了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3.
多分辨分析理论在井-震匹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多分辨率逼近理论,详尽分析了地震与声测井资料在尺度上的差异,进而提出了一种解决井-震尺度差异的新方法--多分辨率逼近方法。通过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与常用的抗混频滤波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分辨率逼近方法更能保持信号的局部化性质,使地震与声波测井资料能更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对羌塘盆地火山岩(含少数侵入岩)的 锶(Sr)、钕(Nd)和铅(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获得中、新生代不同类型火山 岩和花岗岩类Sr同位素比值大多数为0706~0710 , 〖HT5”SS〗ε〖HT5”SS〗 N d 值 为-054~-81,均为负值, 206Pb/204Pb值为 171493~ 190313, 207Pb/204Pb值为154350~15666,208Pb/2 04Pb值为 37566~39072。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中生代火山岩 物质主要 来源于富集地幔区和下地壳,原始岩浆为壳幔混合型,可能与造山带的岛弧—活动陆缘环 境 有关。早第三纪火山岩岩浆来自富集幔源区,与大陆拉张环境有关。第四纪火山岩形成于高 钾熔岩区内,与俯冲环境有关。总之,本区的火山岩中生代为造山带火山岩,新生代(主要 为早第三纪)为大陆裂谷带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5.
最大熵模型是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物种分布模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最大熵模型的计算方法不断迭代并趋于稳定,并在陆地生物适生区预测中开展了系统的、成熟的应用。而在海洋环境中,最大熵模型的应用也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受限于数据量的匮乏,最大熵模型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仍旧需要不断的探索。最大熵模型具有小样本量预测的优势,其相关应用成果为单一物种、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事件的管控和预警,渔业养殖的减耗增效等提供了关键性的数据支撑,同时在海洋古生态学研究、海洋基因资源获取、海洋极端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极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两种膀胱准备方法对膀胱癌磁共振成像(MRI)的图像质量及术前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76例膀胱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两种不同的膀胱准备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在高分辨率T2WI上图像质量有无差别,并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CE)序列,判断两组病例磁共振图像对判断膀胱癌病灶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效能有无影响。结果: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良好,A组(禁食4~6 h后于检查前排空膀胱并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约100 mL生理盐水后半小时内进行检查),与B组(检查前2 h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禁食禁水)相比,前者具有更优的膀胱充盈度评分;在诊断效能上,A组病例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查前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适当容量(本研究为100 mL)生理盐水可作为一种辅助膀胱准备方法,帮助膀胱癌患者的膀胱适度充盈,以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进而提高膀胱磁共振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7.
在薄互层地震资料分析中,以三参数小波为分析小波,针对薄互层地震信号的特点,恰当地选取三参数小波中的参数,使其不仅适合于分析包含慢变频率和振幅分量的信号,而且也适合于包含快变分量的信号;该方法既能刻画薄互层的沉积旋回,同时也能用于研究薄互层内部的局部结构。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在进一步完善后有望成为岩性勘探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8.
浮式防波堤充分利用波能在水深方向的分布特性,在满足工程消浪要求的同时对海域水沙交换影响较小,且能够快速布置,在某些实际工程有一定应用前景。为了深入了解波浪作用下浮式防波堤的动力响应,基于OpenFOAM标准求解器olaFlow,在刚体运动求解计算中植入锚链求解模块MOODY(mooring cable dynamics),实现了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浮体运动与锚链受力耦合求解,建立了锚链系泊浮式防波堤动力响应的二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对锚链系泊单方箱浮式防波堤在波浪作用下的透射系数、运动响应、锚链张力进行了模拟,并和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二维波浪和浮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并用于三维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9.
解析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是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环境经济地理应运而生,主要研究环境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选择、适应与改造。论文首先梳理环境经济地理学科演进,构建经济循环视角下的研究框架,发现其经历了从关注外生发展时的成本外化与外部治理,逐渐转变为成本内化,将自然资源考虑为资本的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论文对1996—202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经历起步期、建构期、腾飞期等重要阶段。结合全球价值链和物料流通理论,论文分析出环境经济地理议题对后发区域“绿色化”转向、生产部门网络重构、演化经济地理需求侧以及全球—地方互动的关注,并提出未来研究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能源、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180.
在地球上最为活跃的海洋透光层体系中,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形式十分丰富。系统采集了黄海近海透光层水体样品,测试分析发现其中分布大量悬浮半导体矿物及微生物群落。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配有的EDX能谱仪,从宏观到微区对悬浮颗粒矿物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其主要矿物组成元素为Si、O、Na、K、Ca、Al等,且含有较高含量的Mn、Fe、Ti等金属元素;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拉曼光谱(Raman)测试从整体到局部分析悬浮颗粒矿物的物相组成,发现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钠长石、方解石、云母和绿泥石等,还有锐钛矿、金红石、板钛矿、针铁矿等铁、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矿物。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海水中主要微生物群落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Planctomycetes、Woeseia、Fluviicola等,并通过构建双室反应体系对海水微生物与悬浮矿物间氧化还原作用及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增加海水悬浮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后,体系开路电压由330. 80 mV提升至426. 59 mV,提升比率达130%,最大输出功率由8. 376 9 mW/m^2提升至12. 096 8 mW/m^2,为原体系的1. 44倍。实验研究表明,海水透光层悬浮矿物能有效参与并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为后续深入研究基于电子能量传递利用的半导体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以及元素循环调控机制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