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对于复杂裂隙介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本文基于BISQ机制推导了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频散方程,给出了用于确定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波数方程及其表达式,研究了固体骨架各向异性、固流耦合效应各向异性、渗透率各向异性对衰减及频散的影响,并对频散和衰减的方位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预测储层流体的存在、分布以及孔隙结构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使得多方位储层地球物理参数联合反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2.
草莓状黄铁矿形成机制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铁矿是沉积物中较为常见的矿物之一,而草莓状黄铁矿是由等粒度的亚微米级黄铁矿晶体或微晶体紧密堆积而成。基于已有的草莓状黄铁矿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制,阐述了其对古环境恢复的意义。目前普遍认为草莓状黄铁矿的成因主要有两种,即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前者认为有机质或细菌参与草莓状黄铁矿形成;而后者主要认为过饱和的黄铁矿浓度是微球粒草莓状黄铁矿形成的必备条件。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大小是其古沉积环境的直接反映,被作为比较可靠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判别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及现代海洋沉积物的古环境恢复。目前,虽然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判别古环境的大小及分布范围还不统一,但普遍认为封闭的水体环境(硫化环境)草莓状黄铁矿粒径较小且变化不大,且随着含氧程度增加,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大小增大且分布范围趋于加宽。  相似文献   
963.
滑带土是滑坡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一层结构性较差的土体,是滑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力学性质、微观结构与滑坡的形成以及后期运动特征密切相关。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按照滑坡地质成因划分的一种上层黄土、下层泥岩的具有“双层异质”结构的滑坡。此类滑坡由于在滑动中具有缓动低速的特点,往往早期不易被发现,发现时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采用GDS三轴仪对天水地区花南村滑坡、半山村滑坡和咀头村滑坡三个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滑带土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合滑带土微观结构特征,分析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的力学变化特征及其变形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滑带土中大量存在被黏土颗粒包裹的大颗粒,这些大颗粒在滑带土变形过程中经历错位、滑移等过程后,大颗粒进一步滑移受到黏土质限制,导致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在宏观上表现出应变硬化的典型特征。此外,剪切中孔隙水压力无法及时消散也是此类滑坡变形的重要特征之一。应变硬化造成滑带土在滑动中强度未出现残余值而导致滑坡处于持续运动中,能量的释放方式属于缓慢释放型。因此该类滑坡滑动具有缓动低速的特性。  相似文献   
964.
回顾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的拓展历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中后期以靖边气田等为代表的找构造高部位的岩溶型油气藏阶段;第二阶段,2000年以来以普光气田等为代表的台地边缘礁滩油气藏拓展阶段;第三阶段,2010年以来克拉通内幕白云岩油气藏新拓展阶段。沉积学的三种基本的水动力储层宏观成因模式是三大碳酸盐岩勘探领域拓展的基本驱动因素:早期勘探阶段的构造高部位岩溶储层宏观分布受控于隆起暴露期的大气水岩溶作用,台缘礁滩储层的宏观分布受控于镶边台地边缘持续的波浪作用,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宏观分布则受控于潮汐作用。大气水岩溶模式的古水文地质系统除了作用于不整合面附近的隆起区,构造低部位和被断裂沟通的远离不整合面地区也能够发育岩溶储层,值得注意的是短暂暴露的准同生岩溶是未来重要勘探方向。浪控台缘礁滩模式具有“盆包台”、“台包盆”、“盆切台”等多种台缘结构模式,它们的储层宏观分布都处于波浪作用的高能礁滩带上,都基本符合威尔逊碳酸盐岩台地模式,只是不同地区的台地边缘具有不同的复杂形状而已,识别深部隐伏裂陷及其周缘礁滩相带是该领域勘探的难点。潮控陆表海台地潮坪模式指导了碳酸盐岩勘探向克拉通内幕白云岩的拓展,该类白云岩储层呈大面积薄互层席状产出,其宏观分布具有进积潮坪楔和潮坪岛拼嵌两种样式,是一个重要的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965.
闫英伟  王者江  韩飞 《世界地质》2017,36(3):941-946
针对不同方法提取面波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问题,笔者分别采用τ-p变换、频率分解法、F-K变换、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High-Resolution Linear Radon Transform,简称HRLRT)对六层递增型地质模型合成瑞雷波记录进行频散能量成像,并按频散能量最大值拾取基模式频散曲线。为定量评价理论模型基模式频散曲线提取解与解析解的接近程度,引入了均方差与相关系数两种评价参数。评价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最高,均方差为11.167 8,相关系数为0.994 9;F-K变换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最低,均方差为195.274,相关系数为0.515 2。  相似文献   
966.
本文针对阵列式天线探地雷达系统的目标成像问题,理论模拟分析了最小二乘(LS)估计、Capon估计、幅度相位估计(APES)三种波束形成算法在目标回波到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上的效果和精度,提出了基于DOA估计的阵列式探地雷达逆向投影目标成像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阵列信号估计得到的目标回波信号DOA和阵列空间观测信息对目标体进行成像,通过成像点空间扫描对各测点估计DOA幅度值在成像点的加权积分进行目标定位及反射强度估计。该方法实现简单高效,可以广泛应用于地下简单目标体的快速成像。  相似文献   
967.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化过程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选择了荒漠化程度依次加重的5个断面,进行了土壤种子库野外萌发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中度荒漠化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相对丰富(11种),密度较高(892.6粒\5m-2);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总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②与重度荒漠化区和中度荒漠化区相比,极度荒漠化区土壤种子库中的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密度占总密度的百分比有所增加,一年生草本百分比明显降低;③不同荒漠化程度对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影响不大,70%以上的种子集中在土壤表层0~2 cm深度。综合来看,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种子库的恢复潜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68.
曾辉  唐江 《地理科学》1999,19(1):73-77
对常平镇1988 ̄1996年期间景观阻力转移情况和动态变化进程进行了研讨,重点分析非农用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自然和农业组分向城镇转移的基本模式和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阶段。研究表明,常平镇城镇用地规模不断膨胀的主要来源依次是农田、果园和水体、林地受地形影响,转移量最少;自然和农业组分向城镇转移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模式,直接模式是组分转移的主要方式;全镇过去8年的景观动态变化过程可分3个阶段,即1988  相似文献   
969.
包正湘  万溶江 《贵州地质》1999,16(4):321-324
湖南新晃上关溪-高寨硒汞矿严格构造控制,产于硅化岩(微石英岩)内,研究表明,该区高寨地段具有硒汞矿找矿远景,区内的富硒地球化学场,可开展“汞中找金”荼。  相似文献   
970.
干旱区农业灌溉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灌溉是干旱区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但在一些灌溉区因长期灌溉引起地面塌陷,滑坡,土壤盐渍化和土地沙化等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甘肃省的几个灌区为 ,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