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D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大尺度环流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何鹏程  江静 《气象科学》2011,31(3):266-27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冷暖位相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与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际相关的分布差异,以及500 hPa高度场对热带气旋频数和生成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O冷位相时期,热带气旋频数与赤道东太平洋SST存在显著相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  相似文献   
42.
张旭  江静 《大气科学进展》2012,29(2):369-380
Global teleconnections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onvective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monthly data of 29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s: December, 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 (DJFM). First, EOF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convective ac- tivity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first EOF mode of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ENSO. The second EOF mode had an east-west dipole structure, and the third EOF mode had three convective activity centers. Two distinct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that were associa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second and third EOF modes. A global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causes the global circulation anoma- lies. The model responses to anomalous tropical thermal forcings that mimic the EOF patterns matched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observed circulation anomalies well, and they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linear proce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 Pacific to the extended- and long-range forecasting capability in the extratropic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1949—2007年共59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进行分析,合并归纳得到热带气旋主要的三种路径,分别为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研究发现三种路径主要是8年以下的年际变化。西行路径的热带气旋与海温的关系不明显,西北路径的热带气旋和转向路径热带气旋与局地海温的变化有相反的相关关系。当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洋暖的时候有利于西北路径热带气旋发生,局地海温冷时热带气旋多转向,且局地海温在热带气旋发生前半年左右就开始有持续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存在于海洋表层,整个温跃层以上次表层海温的热状态对热带气旋路径均有显著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对其上空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热带气旋路径。通过研究还发现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对海洋的降温作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4.
一个引入近地层的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式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鸣  江静  苏炳凯 《大气科学》1995,19(4):405-414
本文在国外同类模式基础上,结合自己特点建立了一个土壤-植被-大气近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土壤和植被与大气之间的各种通量输送是与近地层大气进行的,而不是同较高层大气直接交换,更符合实际情况。以大气几十米高处的风、温度、湿度为输入参数,驱动运行本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并用有限的观测数据相比较。结果证明,本模式能合理模拟土壤、植被、大气的温、湿以及各种通量的变化。进一步与中尺度大气模式耦合可以用于气候研究。  相似文献   
45.
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9∕1980—2009∕2010的31个冬季中国553个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和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单站持续性低温事件和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客观定义,并利用EOF分析、谱分析、滤波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描述和统计了我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以及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在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赤道印度洋的热带对流活动通过经向垂直环流影响了持续性低温事件。另外,在中纬度地区,北太平洋中部低频反气旋的增强为低温事件的持续性做出了贡献;西伯利亚地区低频高压的加强提供了不断的冷空气;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低频横槽的加深与维持,有利于冷空气从偏西路径侵入中国。因此,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是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Iwan模型用于场址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层动力反应分忻是进行地震小区划和选择重点工程设计地震动的重要手段之一。Iwan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循环荷载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着重讨论了Iwan模型中附加阻尼元件的特性。作者指出,该元件实际上等效于在运动方程中附加一个阻尼项;它和模型的连接方式,即取串联或并联的连接方式,决定于模型的荷载是力还是变位。据此编制了一个用显式差分方法分析一维场址动力反应的计算程序,该程序考虑了边界能量的透射和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对士层反应的影响。文中还简略介绍了运用Iwan模型于烟台市地震小区划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陈宪  钟中  江静  孙源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2):489-498
本文利用"模式手术"方法研究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对东亚—西北太平洋区域大尺度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频繁的西北太平洋TC活动导致东亚夏季风增强,季风槽加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位置偏北;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强度增强,北太平洋(东亚大陆)上急流轴偏北(偏南);热带地区(副热带地区)的对流层中低层出现异常上升气流(下沉气流),并且从低纬向高纬呈现异常上升气流和异常下沉气流交替分布特征.在中国东南沿海,TC降水导致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TC活动引起的异常下沉气流使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因此,夏季西北太平洋TC活动对东亚—西北太平洋区域气候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