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996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 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 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 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 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相似文献   
932.
新生代,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系统总体受到来自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部俯冲碰撞的作用, 在大陆边缘形成一系列边缘海盆地和断陷-坳陷盆地, 主要发育松辽、渤海湾、江汉、苏北、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等盆地.基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中生代构造背景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的分布特征, 对其中的7个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周缘板块和郯庐断裂的构造演化、火山活动、低温热年代学、气候演变等对比分析, 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 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第四纪.   相似文献   
933.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一段主要为一套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包括紫红色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形成于氧化环境?通过对雀莫错组一段碎屑岩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萨胡判别式?粒度参数散点图和C-M图等分析表明,雀莫错组一段砂岩分选性较差,在概率直方图上多表现为双峰或多峰,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两段式”,少见“三段式”,跳跃总体含量较高,滚动总体和悬浮总体较少?在Sk-σi散点图中,雀莫错组一段的砂岩均落入河砂范围内;在C-M图上表现为PQ段发育,QR段次之,为一套典型的河流相沉积?雀莫错组的沉积从河流-冲积扇相开始,之上为三角洲相和局限台地相沉积,总体上表现为逐渐变深的海侵序列?  相似文献   
934.
通过野外观测、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详细地对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延边地区明南洞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80.5±0.7)Ma,为早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明南洞岩体中SiO_2含量为60.71%~67.72%,Al_2O_3含量为15.60%~17.44%,全碱(Na_2O+K_2O)值为6.79%~7.63%,K_2O/Na_2O值为0.61~1.01,A/CNK=0.94~1.01,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并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征。以上特征表明,明南洞岩体具有显著的活动大陆边缘及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延边—太平岭地区的陆缘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地区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构成了平行洋壳俯冲方向的成分分带,指示了俯冲的方向,反映了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935.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中段的冈玛错-日湾茶卡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着一条富含暖水型生物化石的早石炭世地层日湾茶卡组(C1r)。对日湾茶卡组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25~400Ma、400~500Ma、500~600Ma、950~1100Ma、1400~1800Ma和大于1800Ma六个年龄区间;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25 Ma,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碎屑锆石中362 Ma和454Ma的年龄峰值最明显,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岛弧消减事件和加里东运动的年龄记录,表明碎屑岩的物源区主要来自于扬子大陆周缘。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可知,日湾茶卡组属于欧亚大陆扬子型石炭纪沉积地层,为岛弧环境下的一套浅水台型沉积。  相似文献   
936.
通过分析太阳辐射强度和旱桥桥面影子轨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太阳位置和影子轨迹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旱桥桥面遮阳效应进行研究。提出直射率概念表示周边冻土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能量的比例。研究发现旱桥的高度、走向、桥面宽度等因素对桥下及周边范围冻土的太阳直射率影响很大。随着旱桥高度的增加,桥面遮阳影响范围增大,遮阳中心直射率增大;随着旱桥宽度的增加,桥下及周边冻土的直射率降低;东西走向的旱桥桥下及周边冻土表面直射率非对称性最为明显。旱桥桥面的遮阳可以有效减少桥下及周边冻土的太阳辐射热量,同时也会引起桩基周边冻土表面非均匀太阳辐射受热,这种太阳辐射的非均匀性不可忽视,在旱桥长期稳定性分析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37.
由于开放街道地图(OpenStreetMap OSM)贡献者的非专业性,其贡献经验对数据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聚类分析不同经验的贡献者具有实际意义.在将贡献者信息特征分为3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加权主成分分析方法(WPCA)对志愿者的贡献特征进行分组归一化、加权和降维,然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方法将贡献者聚类成4个不同的组,最后将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法(PCA)、K-Means组合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改进WPCA与GMM组合方法比PCA与K-Means组合方法的贡献者分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38.
闽东地区钼矿床控矿因素与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广文 《福建地质》2010,29(3):194-200
通过对闽东地区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主要钼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重点剖析了钼矿床的控矿因素,探讨其成因,尝试性总结区内钼成矿模式,为今后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的钼矿床提供找矿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39.
南极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生消过程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2006年对南极中山站附近固定冰区海冰生消过程进行了系统观测。基于观测数据比较了2005年和2006年冰季固定冰生消过程的差异,分析了冰厚增长速率的日内变化和季节变化,讨论了积雪对固定冰生消的影响。2005年尽管冰生长期的负积温较大,但由于雪厚较大,其冰厚增长速率和最大冰厚都小于2006年的观测值;极夜期间冰厚增长速率的日内变化不明显,但极夜前和极夜后都存在明显的日内变化;中山站以北16km范围内的冰/雪厚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冰脊形成和冰山存在都会对局部的冰/雪厚度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40.
以临安活性白土为载体,研究负载AlCl3的改性颗粒白土对脱除工业芳烃中微量烯烃的活性,对颗粒白土的制备条件及负载前后颗粒白土的脱除活性进行比较,并利用XRD,TG-DTA,BET,FT-IR等技术对颗粒白土的结构和表面酸性进行表征的结果证明AlCl3的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颗粒白土的结构和活性有显著影响,经过改性可以提高白土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