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8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本文介绍一组短分米波(1.42GHz)太阳微耀斑的射电和光学辐射特征,它们包含53个叠加在连续辐射背景上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FFS),即准周期快速脉冲链(称微耀斑),它们的形态相似,强度大约在150-200sfu范围内,其寿命(半功率宽)大多为15-50ms,有18个分离的双峰结构,该事件产生的7646活动区中出现两处新浮现的几个小黑子,呈现复杂极性,可能存在多重交叉小磁流环多次重联的复杂状况.本文定性地讨论了其产生机制,支持电流环爆炸性聚合模型的理论。  相似文献   
72.
云南天文台40m射电望远镜进行的脉冲星观测数据量巨大,必须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否则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积压.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图形处理器架构,对Mark5B数据进行解码、消色散、折叠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以1s8MB的实时采样,可以在0.51s内处理完成,从而实现了实时处理的要求.首先介绍这一观测系统各部分的图形处理器实现,然后相对于传统中央处理器构架,对各部分的运算速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针对时间开销最大的消色散部分,分析了单次傅里叶变换的数据量大小对执行效率的影响.从系统最终的输出轮廓和柱状图上可以看到实时处理的结果符合要求.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通过分析云南天文台(YNO)0.7~1.5GHz太阳射电频谱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取得的158个射电爆发、发现其中约有65%存在4类不同类型的快速精细结构(FFS);毫秒类峰辐射、Ⅲ型爆发、准周期脉动,慢漂移结构。给出了其中6个典型精细结构的介绍和相关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74.
关于太阳射电快速活动真伪信号识别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列举了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实测中得到的几种干扰实例及确认的太阳快速信号,在认识到太阳射电和干扰信号十分相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识别真伪信号问题。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列举了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实测中得到的几种干扰实例及确认的太阳快速信号,在认识到太阳射电和干扰信号十分相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识别真伪信号问题。  相似文献   
76.
落石冲击被动防护系统能量衰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被动防护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RXI-050型被动防护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软件分析了不同直径、不同初始动能的落石冲击被动防护系统时落石能量衰减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落石冲击被动防护系统反弹时,在初始动能相同时,落石能量随直径增加衰减时间变长;当落石穿透被动防护系统时,在落石尺寸相同时,随着初始动能增加,落石能量衰减值减少,衰减时间变短。该结论可以为被动防护系统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落石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用“三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1988年12月16日三波段(1420MHz、2840MHz、4000MHz)太阳射电大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指出太阳射电快速活动在射电爆发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在爆发的上升沿出现2840MHz的毫秒尖峰辐射群,继而在1420MHz上出现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并且还在以后的几个爆发次峰上陆续出现,在长达两小时的大爆发过程中,在4000MHz上始终未产生毫秒级尖峰辐射,这也反应了射电尖峰辐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均出现在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在其它时间的记录中尚未发现毫秒尖峰辐射。 三波段的秒级射电爆发曲线如图1所示。毫秒级精细结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单个尖峰辐射的持续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2840MHz多为10—20ms,1420MHz多为30—170ms;所产生的尖峰辐射群强度不大,而且很少有孤立的尖峰;2840MHz尖峰辐射的强度一般为450—900sfu,1420MHz一般为500—1770sfu(1sfu=10~(-22)WM~(-2)Hz~(-1));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2840MHz上当所出现的尖峰辐射群结束时,往往出现持续时间为100ms的流量下降现象,(此种现象在以往的观测中未曾见过),详见图2b和2c;关于事件尖峰辐射的丰度,仅对几个尖峰辐射群作了统计如下: 在1420M  相似文献   
78.
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4波段太阳射电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大量毫秒级尖峰辐射(ms-spikes)的时间轮廓(包括各种定义的持续时间,上升时间,衰减时间,强度等)作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与米波-长厘米波段的spike的时间轮廓作了一些比较,以求对微波段的spike的时间轮廓的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对研究其辐射机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9.
一个太阳微波射电爆发中的快速脉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7月30日观测到一个射电大爆发,其中在2840MHz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发现了周期约为30ms的快速脉动现象,脉动是窄带的,调制度约为50%。  相似文献   
80.
一个太阳射波射电爆发中的快速脉动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7月30日观测到一个射电大爆发,其中在2840MHz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发现了周期约为30ms的快速脉动现象,脉动是窄带的,调制度约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