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8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一个新型分米波太阳微耀斑现象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一组短分米波(1.42GHz)太阳微耀斑的射电和光学辐射特征,它们包含3个叠加在连续辐射背景上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FFS),即准周期快速脉冲链(称微耀斑)它们的形态相似,强度大约在150-200sfu范围内,其寿命(半功率宽)大多为15-50ms,有18个分离的双峰结构,该事件产生的7646活动区中出现两处新浮现的几个小黑子,呈现复杂极性,可能存在多重交叉小磁流环多次重联的复杂状况,本定  相似文献   
92.
利用云南天文台射电四频率(1.42,2.13,2.84和4.26GHz)同步观测系统于1989.12~1994.1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2.6~3.8GHz)于1996.11~1998.5的观测资料,仅对太阳和射电爆发中40个事件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分析,就微波低频段的快速精细结构在耀斑中产生的相位作了一个探索,期望找出太阳射电在此频段内快速活动产生相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3.
方永强  汪敏 《海洋学报》1983,5(2):236-243
菲律宾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是福建沿岸滩涂养殖的经济贝类之一,由于苗种的供应不足,影响大面积养殖,搞清它的生殖机制,是解决苗种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4.
对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自1989年12月—1994年1月期间观测到的100个射电爆发和与其共生的29个快速精细结构在日球和日面的经度分布做了统计,并做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5.
绕月探测工程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 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52.36°E, 1.50°S的丰富海区域, 在轨运行495天, 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 一共获得了1.37 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 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生产出约4 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 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 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 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 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一太阳耀斑的约含数千个微耀斑,每个微耀斑以热的,低频波和加速粒子的形成释放能量。耀斑期间大部分能量的释放是通过电子加速转移的 结果,然而电子加速是在耀斑前相开始,并在整个耀斑持续期间继续保持。本文介绍几个典型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脉冲辐射,类尖峰辐射和短时标漂移结构。  相似文献   
97.
一个含有丰富快速精细结构的射电大爆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2」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进行了分析,对在1.42GHz,2.00GHz,2.84GHz三个波段上观测到的大量尖峰辐射作了关于寿命和强度的统计,最后,针对本次爆发中的ms-spikes的特点做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低频射电干涉阵的发展情况、研究领域,讨论了国际上的LOFAR、LWA和MWA等低频射电项目.借鉴当今的低频射电项目,结合云南的地理和太阳射电优势,设想在云南省内构建一个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观测频率在30 MHz~250 MHz范围内,文中仿真了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4台站),比较和分析了通过优化算法得到的阵列的UV覆盖、脏束(Dirty beam);讨论了低频射电干涉阵的观测模式、射电干扰、低频射电成像等问题;分析低频射电阵在观测太阳爆发性活动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耀斑、射电爆发的可能性;通过上述的仿真和分析构建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面临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建立阵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太阳微波尖峰辐射的高时间,高频率分辨率偏振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天台2.6-3.8GHz频谱仪的观测资料,找到11个微波尖峰辐射事件。 尖峰一般具有数十毫秒的寿命,数百个sfu的流量密度和数十至数百MHz的带宽,这与 以前的报道类似。尖峰的偏振度各式各样,有的尖峰还有数千MHz/s的频率漂移。某些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的  相似文献   
100.
通过1991年6月6日共生太阳白光耀斑(WLF)的射电运动IV型爆发及其伴随现象(包括耀斑后环、爆发衰减相的射电脉动、多波段射电辐射和太阳物质抛射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定性地探讨了WLF的起源、加热机制和发射地点的问题.假设了WLF和射电运动IV型射电爆发可能有共同起源的低日冕电子加速区,讨论了WLF的能量传输可能是通过二步加速过程,即来自低日冕的非热电子沉降能量于色球层,产生色球层的压缩波或向下的辐射场进而使上光球层温度增加导致WLF此外,提出WLF可能会伴有耀斑后环和射电精细结构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