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о???????????????????????????????????????μ?????????????????????????????????550 m×875 m????????????????????????????????????????????????????????????????N20°??22°E????????????и???????????????F1????SE???ζ???F2????NW?????????????????F1????????ζ???F2?£???????ζ???F2???F1?????????????????????????????????????????????????????F??1??F??2??????????????????????????????????????????????????????С??????????780??800 mF2????鲢??F1???????  相似文献   
92.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具有左旋斜向俯冲的运动学特征,其产状一般为107°/N∠65°。华南板块的俯冲方向为80°,俯冲角度为42°;华南板块运动方向为42°,运动方向与华北板块南部边界的夹角为65°,汇聚角25°。秦岭北缘强变形带内褶皱枢纽延伸方向为290°,与洛南-栾川断裂带存在15°的夹角。逆冲断层走向与褶皱的枢纽方向基本一致,大多数断层与洛南-栾川断裂带有相同的运动学极性,性质为左行平移逆断层。平移正断层走向主要为NE SW,断层性质、展布方向、运动学特征与板块汇聚的应力作用方式吻合;片理、片麻理走向117°,与洛南-栾川断裂带走向夹角为10°。在垂直剪切带的剖面上,系统观察岩石变形特征,测量面理产状,进行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岩石非共轴递进变形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北缘强变形带内由南向北面理走向与剪切带走向的夹角逐渐增大,岩石剪应变量依次递减,造山带变形具有“三斜对称”特点。  相似文献   
93.
含激电效应的CSAMT一维正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体对频率域电磁波激发源的响应为电磁感应和激电效应的综合响应.传统CSAMT法进行数据正反演时认为大地介质电阻率是与频率无关的实数,而实际上因为激电效应,地下可极化体的电阻率是一个与频率相关的复数.为推进二者总体响应研究,并扩展激电法的应用范围,同时提高电磁法勘探的精度,本文基于Dias模型,以复电阻率代替不考虑地电体极化效应的直流电阻率,对CSAMT场源一维层状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为提取CSAMT信号中所含激电信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考虑激电参数后,视电阻率及相位响应曲线出现明显异常(包括远场、过渡场、近场);极化前后振幅比值异常峰值、相位差值异常峰值可直观体现激电异常;异常峰值与极化层层厚、埋深以及电阻率变化有连续的对应关系.认为从频率域电磁法信号中提取激电信息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94.
1.思想目标:树立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唤起学生对环境危机的忧患意识.使其正确认识环境与环境问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形成。通过学生的宣传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即每个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有平等地享有自然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即人际平等和代际平等。提高环保意识,不仅仅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自觉地  相似文献   
95.
VLF、EH4和CSAMT均为基于电磁原理的地球物理手段,但它们在探测深度、测量精度和野外操作的复杂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不同探测目标和精度要求,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VLF一般用于矿区及外围的地球物理扫面,以快速确定和发现覆盖层(不超过50~60 m)之下矿化构造系统的空间展布和基本规模.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2000m)、工作效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一般用于确定矿化系统的深部的宏观几何形态和产状变化.EH4是这三种方法中对地下地质结构解析度最高、有效探测深度适中(800~1 200m)的一种地球物理测深方法,它可以解析较为精确地探测矿体的三维形态、规模、产状变化和细部结构但采集数据时对近场电磁干扰要求较高.这三种地球物理方法在赤峰柴胡栏子金矿区的联合应用,为寻找覆盖层之下隐伏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通过分析辉铜山铜矿体特征及矿山开采时深部找矿成果,发现矿体具SE向倾伏趋势,地表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对测区岩(矿)石进行物性测量,发现区内矿石具高极化中低阻电性特征,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可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深部地球信息探测。在1∶1万矿区地质填图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2种方法进行矿产勘查,圈定2处明显的激电异常。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和钻孔资料,发现高极化中低阻激电异常与推测的隐伏铜矿体具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显示该矿区具良好的深部找矿潜力,为进一步详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育一条主体走向呈NNW向的铀成矿带,为进一步评价成矿带中段呼斯梁东–柴登壕西一带的铀成矿潜力,基于煤田资料的铀矿二次开发技术,选取该地段铀矿研究程度较低的红庆梁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地层结构、砂体厚度、顶底板展布及沉积构造演化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重点研究区内铀矿化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成矿远景。综合分析认为,红庆梁地区铀成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泥–砂–泥结构发育,砂体厚度大且呈泛连通状态,目的层沉积期后曾隆升剥蚀出露地表接受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铀成矿条件优越,同时砂体非均质性控矿强烈,古层间氧化成矿特征明显,氧化还原障和砂体的非均质性共同控制红庆梁地区铀矿(化)的空间位置。建议下一步工作向红庆梁地区南东和南西两侧有针对性外推。   相似文献   
98.
电化学修复技术是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要方法,能有效除去有害氯离子,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采用电化学修复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修复时,作为阴极的钢筋会发生析氢反应,当钢筋表面的氢浓度达到临界值时,钢筋的塑性会降低,并发展成裂纹,导致钢筋出现氢脆现象。开展了不同电化学参数的电化学修复试验,并采用物理方法和力学方法进行了氢致塑性降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氢致塑性降低与电流密度、应力水平均相关;当清楚工程构件的受力状态时,可采用合适的电流密度对构件进行电化学修复,控制塑性损失程度在工程的可接受范围内,以达到钢筋氢脆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艾大宾  李宏芸  谢贤健 《地理研究》2010,29(8):1427-1438
婚姻迁移是农村人口迁移的重要方面,在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婚姻迁移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不断发生演变。本文以四川盆地为例,采用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大量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婚姻迁移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表现出通婚的地域范围在各个时期发生着不同形式的变化,总体上呈随时代发展逐渐扩大的态势,地理环境、文化程度和从业状况与婚迁距离有密切关系,经济因素在婚迁地域选择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探讨了农村居民婚姻迁移空间演变的内在机制,认为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国家社会政策、经济利益诉求、空间距离阻力、婚介手段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0.
以地质和成矿学论点为依据,内岛弧、大陆边缘及内大陆构造域的火山深成岩带的形成作用具有其共同性;矿石-岩浆系可划分数个级别.金-银矿化的矿物-地球化学特点与局部或整体矿石-岩浆系中含矿岩浆岩岩石化学特点之间存在有可比性.通过含矿脉体-交代岩带的形态、构造、结构特点、物质组成变化的研究表明,产出在单独的矿石-岩浆系,特别是高等温线部位的矿床,其垂向成矿规模最大.在地球物理、地质学、岩石学、物理化学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同火山作用的金-银成矿系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