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在统计广西86个气象站历年冬寒日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平均冬寒日数、最多和最少冬寒日数的地区分布.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步将广西冬寒日数划分为北部、南部、左右江河谷和沿海4个区.对广西8大站冬寒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2.
对土石方计算的几点技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测量中,测量土石方是一件很普通的工作。但在计算土石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利用一种常用的土石方软件系统来计算土石方的技巧。  相似文献   
43.
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受复杂地质环境的影响,我国西南岷江上游沿岸普遍发育一种前缘多分布有一层或多层具一定厚度含水砂层的特殊堆积体。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工程开挖的扰动可导致砂层出现明显侧向变形,进而导致整个堆积体的失稳破坏。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结合某典型堆积体对开挖条件下砂层影响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4.
以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示范园棉田为研究区域,采集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土壤含水量及棉花叶片光谱数据,分析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光谱特征相关性,构建地面高光谱与无人机高光谱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基于两种数据源相同采样点光谱曲线特征对比分析结果,对无人机高光谱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进行优化校正,实现地面研究成果与航天/空遥感数据结合,为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5.
46.
主要论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实现综合解译的过程。该过程归纳为:从专业领域获取知识组织成专业模型,再将其转变翻译成知识模型,然后转移到计算机内实现推理目标。重点论述从专业模型到知识模型的过渡和推理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河北、山西的实践,证明用计算机综合解释圈定找矿靶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利用以航放为主的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技术在连山关地区进行了铀成矿预测的试验研究,不仅探讨了成矿预测的方法与步骤,而且取得丁明显的预测效果。实践表明,该项新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更直接的找矿意义和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赣北安源煤系沉积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名的“安源煤系”沉积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而赣北又是“印支运动”表现强烈的地区之一,这样,赣北的安源煤系便成为研究构造-沉积响应的理想目标层位。研究表明,安源煤系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沉积速率的变化,沉积相带沿推覆方向的迁移,以及碎屑岩成分的垂向变化。  相似文献   
49.
全新世早期是太阳辐射加强、全球温度上升,并伴随着冰盖消融的重要时期,而其间发生的冷事件以及亚洲季风区的弱夏季风事件的成因一直是全新世早期研究的重点。对亚洲季风-海洋-极地联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湖南莲花洞LHD5石笋28个U/Th年龄和535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化特征,其中全新世早期分辨率达8年。LHD5石笋记录到YD结束时间为11748±30 a B.P.,全新世开始于11684±39 a B.P.,转换时间约为64年,与格陵兰gicc05记录在误差范围内一致。LHD5石笋记录到全新世早期6次弱夏季风事件,事件年龄中心点分别为11461±34 a B.P.、10354±36 a B.P.、9957±25 a B.P.、9062±36 a B.P.、8744±23 a B.P.、8144±24 a B.P.,其δ18O值的波动幅度分别为1.08‰、0.94‰、0.66‰、0.90‰、0.55‰、1.02‰,这些弱季风事件在亚洲季风区具有普遍的区域意义。除8.2 ka事件之外,10 ka B.P.之前的弱季风事件除了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还受到北大西洋IRD事件的影响,而之后更多地受到太阳活动和ITCZ南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绪言 (一)雪尔德白兰森(Hildebrandscon)爱克斯纳(Fxner)及贺(sir Gilbert T. Walker)诸氏均先后证明在地球上相去甚远二地之天气,常可以统计方法而求得其相互之关系。诸氏研究之结果发现有二大波动(Oscillation)存在,即北大西洋波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与北太平洋波动(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是也。其後贺高氏更发现第三波动,称之日南波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