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4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浅层地质构造特征的地质模型,并建立了与其相对应的虚拟介质模型,由此导出了一套反演递推公式,实现了当目的折射界面为倾斜界面,而其上覆地层倾角较小时的折射波共始点或共折射点反演成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浅层地质构造特征的倾斜层状介质模型,并建立了与其相应的虚拟射线模型,由此导出了一套反演递推公式。讨论了有关的参数求取,并实现了对倾斜展状折射界面均能普遍适应的折射波共始点或共折射点反演成像。  相似文献   
13.
一种地震子波提取的高阶累积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1种在频率域实现地震子波提取的高阶累积量方法.其是先提取子波的相位谱再求解时间域的子波.理论上可适用于提取除零相位子波以外的任何形式的子波,但应用不同长度的时窗提取子波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应用时可利用时窗长度扫描的方法,以不同的子波相位谱对地震记录进行子波零相位化处理,最后根据最大方差模准则确定最佳子波.理论模型实验和实际资料处理实验均表明了该方法对最小相位及混合相位子波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简化的海洋地震勘探的基本模型出发,根据一次波和多次波的传播所经介质品质因子的不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证明了随着传播时间的增加,一次波的主频可明显低于同一时间段的海水鸣震主频;提出了将多次波的传播时间和相应主频结合起来判别多次波的"时间-频率识别模式".实际资料的处理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时间识别模式"相比,基于"时间-频率识别模式"的多次波衰减,可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较好地保持有效信号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同相轴追踪的多次波衰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同相轴追踪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其首先通过追踪与切除一次波叠加能量界定多次波的叠加速度范围,然后根据CMP域同相轴追踪技术获得多次波同相轴,再在多次波同相轴所属的短时窗内进行FK滤波压制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追踪出与一次波叠加速度较为接近的多次波同相轴,能明显衰减近偏移距道的多次波,而仅在多次波同相轴所属的短时窗内进行的压制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伤一次波信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前言 随着电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处理地震勘探资料的手段也在不断改善。近年来新引入的符号位处理方法,具有省内存、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广泛重视。 所谓符号位,按文献[1]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中部海山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成过程中的产物,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海山。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波场模拟——稳定波束与克希霍夫积分近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波束法,是一种适合于多层复杂介质模型地震波场模拟的快速精确方法,它基于一种稳定快速的射线追踪技术,利用反射/透射和绕射波的迭加来近似波动理论的结果。本文阐明了稳定波束法模拟的结果可视为克希霍夫积分的近似解,并简述了三维稳定波束地震波场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非规则三角网格有限差分法地震正演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有限差分方法在地震正演模拟中的广泛应用,提出了1种基于三角形网格的地震正演模拟差分算法。相对于矩形网格差分法而言,该方法可以更为精确地描述弯曲的速度界面,可直接用于起伏地表模型的正演模拟计算而无需对模型做特殊处理。由于空间步长可随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加之在递推计算中采用了显式差分算法,该方法可视为对传统的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法的有效改进。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稳定、精确的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地震记录分辨率的概念及影响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几个关键处理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指出了目前常规处理方法的有效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提出了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