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利用天气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热流量方程,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2010年7月下旬张家口地区高温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指出:高温是在大陆高压持续稳定控制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平流因子对高温所起的作用不是最主要的,非绝热条件才是高温日出现的关键;地面温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也为7月29日最高气温创下历史新极值做出了一定贡献;对高温日最高气温与当日14:00 850hPa温度做了对比分析,认为二者相差9℃可以作为高温日最高气温预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2.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稳定,我国的地震前兆观测技术也逐步实现由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转变,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日趋成热、稳定,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产出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新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模拟资料和数字化资料的管理,分析了历史模拟数据转入数字化平台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地震前兆资料进入数字化统一平台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3.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对流云催化增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对流云模式,对青藏高原河曲地区强对流云的催化增雨效果及催化云的动力特征、微物理机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对流云具备一定的催化潜力.如果催化时机、部位选择适当,降水总量增加有望达到30%~50%,催化所产生的动力效果比较显著.催化剂的加入使得云中凝华潜热释放量增加,上升气流加强,云顶升高,云水平尺度也有所加大,地面降水区域扩大,降水时间延长.由于云中冰晶大量生成,导致过冷云水、雨水减少,暖雨过程迅速减弱,云中霰和冻滴量增多,其融化过程加强引起的降水增加远远超过了暖雨量的减少,总的增雨效果比较显著.敏感性实验表明,催化高度对增雨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高于某一催化高度,有可能产生增雨防雹的好效果;低于某一催化高度,则会在防雹的同时使地面降水减少.对流云早期催化的增雨效果较好.一定范围内催化剂量的变化对增雨量影响不大,小剂量催化也有可能达到较好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44.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seasonality change of Arctic sea ice extent(SIE) from 1979 to 2100 using newly available simulations from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A new approach to compare the simulation metric of Arctic SIE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31 CMIP5 models was established.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four factors including the climatological average,linear trend of SIE,span of melting season and annual range of SIE.It is more objective and can be popularized to other comparison of models.Six good models(GFDL-CM3,CESM1-BGC,MPI-ESM-LR,ACCESS-1.0,Had GEM2-CC,and Had GEM2-AO in turn) are found which meet the criterion closely based on above approach.Based on ensemble mean of the six models,we found that the Arctic sea ice will continue declining in each season and firstly drop below 1 million km~2(defined as the ice-free state) in September 2065 under RCP4.5 scenario and in September 2053 under RCP8.5 scenario.We also study the seasonal cycle of the Arctic SIE and find out the duration of Arctic summer(melting season) will increase by about 100 days under RCP4.5 scenario and about 200 days under RCP8.5 scenario relative to current circumstance by the end of the 21 st century.Asymmetry of the Arctic SIE seasonal cycle with later freezing in fall and early melting in spring,would be more apparent in the future when the Arctic climate approaches to "tipping point",or when the ice-free Arctic Ocean appears.Annual range of SIE(seasonal melting ice extent) will increase almost linearly in the near future 30–40 years before the Arctic appears ice-free ocean,indicating the more ice melting in summer,the more ice freezing in winter,which may cause more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n both winter and summer in the future years.  相似文献   
145.
随着天地图项目的深入推进,建立每个城市统一、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一项基础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各地现有数据基本都是以制图为目的的图形数据,如何快速、高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对象化并建立标准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模式识别等技术对图形数据进行了快速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6.
王宏  刘硕  万鲁河  孙夕涵 《冰川冻土》2015,37(5):1275-1282
受春季冰雪消融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会形成桃花汛期,期间河流的水位、水深和流场较其它季节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对流域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利用产生影响.为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在冰雪消融期水动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0对DEM影像进行矢量化,在Delft3D-RGFGRID中创建正交曲线网格,基于EFDC模型建立松花江哈尔滨市段二维河流数值水动力模型.模拟了2014年1月-10月间的整个河段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水动力变化情况,根据哈尔滨市水文站2013年、2014年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参数和模拟结果进行率定和验证,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最大相差0.33 m,相对误差<10%,吻合度高.模拟结果表明:整个江段平均水位在桃花汛期可达116.38 m,丰水期进一步上升至116.54 m,枯水期为115.64 m,平水期为116.23 m.朱顺屯和阿什河口断面水深在丰水期都明显大于桃花汛期,呼兰河口和大顶子山断面两汛期的水深几乎持平,大顶子山断面水深在各时期都较浅,附近易发生冰塞.朱顺屯、阿什河口、呼兰河口大顶子山桃花汛期流速分别为0.55、0.61、0.43、0.57 m·s-1;丰水期流速分别为0.59、0.66、0.47、0.63 m·s-1,各断面桃花汛期的流速与丰水期流速相当,略小于丰水期,流向平稳无涡旋.该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河道水力要素随时间及空间演变规律,以便在不同典型水文年进行水力模拟和预测,可为松花江冬春季通航管理、水资源配置、水质模拟、水质目标管理、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减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7.
CAPPS3模式在福州市预报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CAPPS3在福州市的应用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各季节CAPPS3预报福州市3种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以及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夏秋季节CAPPS3模式3种污染物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冬季NO2和春季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较低,错误等级预报多数偏高;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模式对天气形势的变化反应不灵敏,特别是污染物浓度突变时,预报能力较差,当天气形势稳定时,预报效果较好;浓度预报值较监测值有偏大和滞后的缺点;相关系数及综合评分结果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CAPPS3总体预报效果较好,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预报,适合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48.
黄河上游地区强对流云特征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积云模式,对相似天气背景下黄河上游及渭北地区的强对流云的宏微观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并与相应的雷达回波及地面观测资料做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黄河上游玛曲和渭北地区旬邑的强对流云结构和降水均有很好的模拟能力.与旬邑相比,玛曲零度层低,云底温度低、比湿小,为冷云过程.云中雨水含水量极低,冰晶出现早,维持时间长.云中上升气流弱,对流云发展浅薄.地面降雨量相对较小,固态降水所占比例大,霰为主.霰胚对冰晶的碰并增长是地面软雹的主要来源.旬邑冰雹主要来源是霰,但冻滴也占了一定比例.霰融化是玛曲雨水的最重要来源.而冻滴融化对旬邑雨水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9.
福州天气形势分型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6年地面天气图和500 hPa高空图,将影响福州的天气形势分为10型,结合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统计2002-2006年福州全年、冬半年、夏半年不同天气形势型的出现率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分析不同天气形势下大气扩散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是最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型,台风(热带辐合带)和低涡锋面是最有利于扩散的天气型;冬半年高压后部、锋前暖区和地面倒槽对污染物浓度增大的影响最大,低涡锋面、高压脊和高压底部对污染物浓度减小的影响最大;夏半年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外围、低涡锋面、副热带高压对污染物浓度减小的影响最大,其他天气型影响下污染物浓度变化幅度为正值。  相似文献   
150.
牡蛎壳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为提高人工鱼礁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功能性效应,本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牡蛎壳配比的人工鱼礁材料对水体中Cu、Zn、Pb、Cd、Cr、As六种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性人工鱼礁材料,将废弃牡蛎壳作为重金属吸附材料用于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以期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结果显示,牡蛎壳颗粒掺比为50%的混凝土试块对6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较高;新型人工鱼礁试块对6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趋势几乎相似,在5 min内重金属去除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之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新型人工鱼礁试块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是Zn>Cu>Pb>Cd>Cr>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