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站点日降水观测资料,定义一个季节内无降水日出现的频率——空雨频率作为极端干旱的表征指标,对中国487个站点1980—2014年秋、冬、春三个连续季节的空雨频率进行季节-经验正交函数分解(S-EOF),发现我国极端干旱随季节演变的时空分布主要表现为前四个主模态的特征,累积方差贡献为40.6%。第一模态为秋、冬、春三季连旱模态,空雨频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为异常变旱,冬季华南沿海变旱最显著。第二模态为秋与冬春干旱的反位相变化模态,空雨频率出现明显的秋-冬-春季反位相的季节反差现象,且存在弱的年代际振荡。第三模态为冬-春极端干旱反位相模态,对冬春两季的代表性较好,秋冬两季空雨频率的空间分布场为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极端变旱,而春季空雨频率呈现反位相变化。空雨频率以1998年为突变点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折。第四模态为南北偶极型秋-冬-春反位相模态,呈现出长江流域以南与长江流域以北三个季节空雨频率均为相反的位相分布。不同的模态反映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空雨频率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我国干旱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2.
冬春季节东亚大槽的异常变化常常与寒潮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影响中国的寒潮冷空气近年来常常造成初冬、深冬相反的冷冬或暖冬现象,与之相关的东亚大槽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季节内反位相变化特征,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分解(S-EOF)方法,对冬春季节内的初冬(11—12月)、深冬(1—2月)、初春(3—4月)东亚大槽区域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季节内演变时空主模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东亚大槽主要表现为深冬(初冬初春)向北退缩(向南加深)型和冬春一致加强(减弱)型两个主模态,分别解释了23.3%和17.2%的方差贡献。S-EOF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东亚大槽在初冬、初春向南加深(向北退缩)和在深冬向北退缩(向南加深)的季节内反位相变化特征,此时,初冬、初春阿留申低压向南增强(向北减弱),中国东南沿海以东区域降温(升温),欧亚大陆北部升温(降温);而深冬阿留申低压减弱(增强),日本南部到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升温(降温);该模态与冬季Mega-ENSO型海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S-EOF第二模态(东亚大槽冬春一致加强(减弱)型)主要表现为东亚大槽从初冬到初春的一致性加强(减弱)特征,此时北半球大气主要受北极涛动负位相(正位相)控制,欧亚大陆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降温(升温);该模态主要受到传统La Niňa(El Niňo)型海温以及印度洋海盆一致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及其与天气系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2006年福州市PMlO、NO2和S02逐日资料及同期08:00 850 hPa天气图资料,采用统计学和天气气候分类方法,综合分析福州市5年来空气质量总体状况,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天气系统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PMlO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N02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SO2浓度变化不明显;市区交通要道的N02和S02污染浓度值最高,高山站的各种污染物浓度值均低于市区.副热带高压和低压倒槽影响下福州市不会出现轻度污染事件,轻度污染出现机会超过5%的天气系统有冷槽、均压场、暖区辐合和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的天气里,等级良的出现率为各类天气系统之首;低压和低压倒槽影响下,等级优的出现率高于良.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本文用季风区降水的年较差来表征季风的强度,对全球季风的春-秋季风降水强度年际变化的主模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春-秋季风降水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体现在前两个模态的时空变化中,累积方差贡献为19.4%。第一模态为热带太平洋模态,体现了热带太平洋上的季风降水特征,这一模态主要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特别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年对应着春季衰减的厄尔尼诺型海表温度异常和秋季发展的拉尼娜型海表温度异常,进而导致热带太平洋上出现较强的春-秋季风降水的反差。第二模态为热带大西洋模态,主要体现了热带大西洋上的季风降水特征,这一模态主要受到大西洋Nino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壳体内部的泥质填充物中硅藻组合的研究,试图探讨该区沉积硅藻组合变化指示的礁体古气候环境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 7 200~5 600 cal. a BP 整个礁体建造期间,沿岸种 Cyclotella stylorum 是含量最丰富的硅藻种类,其与海水种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的含量变化指示了礁体生长区河流径流与海水相互作用的强弱波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7 200~6 500 cal. a BP,礁体建造初期,礁体受海水影响显著;6 500~5 720 cal. a BP,礁体建造中期,礁体生长区的盐度降低,海水作用减弱,淡水作用增强;5 720~5 600 cal.a BP,礁体建造结束期,礁体生长区的盐度显著降低,礁体受海水影响进一步减弱.  相似文献   
118.
我国的海域物权法律制度建设凝聚了法学界与立法机关的智慧和汗水.早在2001年<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之初,我国民法学界老专家王家福研究员就提出海域使用权应写入<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院长主持完成了海域物权制度专题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法学院尹田教授大力推动了海域物权理论研究,组织编写了<中国海域物权制度研究>等3本著作.  相似文献   
119.
新方法在泥质海岸带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基岩或砂砾石海岸相比,泥质海岸带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更敏感、更脆弱、易遭受破坏。在渤海湾西北岸进行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了包括浅表地层(5-6m)的高分辨率勘察、手持子卫星定位仪定位、水准测量、年代学等系统方法,获得了近4000a来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获得间隔为数百年的6张平面(2D)及立体(3D)的地质变化图系。从而开创了在深覆盖区以浅表地质记录的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和成果的新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