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建立的阴离子交换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用于测量面粉中的痕量 BrO3-及Br-。使用DIONEX CarBoPac PA-100(4 mm×250 mm,i.d.)色谱柱,在流速1 mL/min 及5 mmol/L NH4NO3淋洗液下分离BrO3-和Br-。该方法在100μL进样量下BrO3-的检出限为 0.0027 μmoL/L(0.22μg/L),Br-为0.0067 μmoL/L(0.54μg/L)。对市场上部分面粉类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所选面粉只有一种检出有BrO3-,其他样品中的BrO3-均低于检出限。方法的回收率可达到98%-109%。  相似文献   
12.
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并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了桑沟湾海域水体中15种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桑沟湾海域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浓度范围为20.34~52.86 ng/L,底层水中的浓度范围为31.7~58.68 ng/L.该海域水体中共检出有机氯农药6种,DDTs类化合物是水体...  相似文献   
13.
桑沟湾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桑沟湾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了其组成与分布特征。2009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桑沟湾海域水体中8种有机磷农药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桑沟湾有机磷农药的总浓度水平是春季小于秋季,有机磷农药的总浓度范围为0.001~0.265μg/L,均值为0.061μg/L。该海域水体中共检出6种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和对硫磷是桑沟湾水体中主要的有机磷农药污染物。有机磷农药分布特征大致呈现春季表层水体中近岸高,离岸低,由湾口向湾内递减,底层水体中在湾口处浓度最高;秋季表层水体中由西北岸、东北湾口向湾中央渐增,底层水体中呈现由湾内向湾口递增的趋势。本研究提供的数据可为了解该海域的有机磷农药污染分布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冰  王小如 《岩矿测试》1999,20(2):101-110
用自行改造的一种简单的连续氢化物发生系统,实现了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联用。研究了该系统的分析性能,并以乙醇为信号增强剂建立了在折衷条件下不同时测定As,Sb,Bi,Se和Te的分析方法以及在预还原剂体系中同时测定As,Sb,Bi和在高CHl体系中单独测定Se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浒苔脂肪酸前处理方法优化及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绿潮藻的快速化学溯源及资源化利用,以浒苔为对象,对其脂肪酸测定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浒苔脂肪酸的皂化和甲酯化试剂、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绿潮藻脂肪酸前处理新方法。该方法的精密度在0.38%~3.25%之间,重现性在0.65%~5.80%之间;采用该方法测定福建、江苏和青岛的浒苔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10~5.69 mg/g、0.16~8.59 mg/g、0.10~4.76 mg/g。此方法可适用于浒苔等绿潮藻脂肪酸的实际测定。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技术用于海洋微生物生物碱活性成分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armine为模板分子,并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对1株海洋共栖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NJ6-3-1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得到harmine及与harmine结构相似的生物碱.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技术是选择性分离提取海洋微生物中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南海海绵生物样品中分离海绵共栖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作为实验用指示菌对海绵共栖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活性菌株粗提液中信号分子的产生及种类。同时采用16S rDNA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94株海绵共栖细菌中18株(占19.1%)细菌具有抗菌活性。通过GC-MS检测确定大多数活性菌株都含有AHLs,因此提出了海绵共栖细菌抗菌活性与群体感应之间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的推测。通过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18.
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并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了2009年4月—2010年2月6个航次桑沟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常见的8种有机磷农药,探讨了该海域有机磷农药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桑沟湾水体中共检出有机磷农药6种,其中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等3种有机磷农药在各航次均有检出.沉积物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水平分布呈现由湾口向湾内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该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含量呈现10月份较高,4月、6月和8月份次之,12月和 2月份最低的月份分布特征.与国内外类似水体相比,桑沟湾海域中总有机磷农药含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等单组分含量也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光纤光化学氨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是导致海洋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光纤光化学检测的氨传感器特别适于氨的原位或在线分析。文章介绍了光纤光化学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光纤敏感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一些应用管况。发展小型、实用的光纤光化学传感器是未来海水中氨的原位、在线检测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真海带对硒的积累和生物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海水中添加亚硒酸盐(Na2SeO3)及不同浓度的氮磷营养盐(NaNO3+NaHO2PO4),研究海带对硒的积累,通过分离测定海带富硒前后各生化组分的含硒量来探讨硒的生物转化问题.结果表明天然海带含硒量(鲜重)为0.451~0.596μg/g,海带富硒最佳的Na2SeO3浓度为200mg/dm3,培养56h后的富硒倍率约为50.在天然海带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存在,有机硒占总硒含量的86.22%;在含有200mg/dm3NaO2SeO3的海水中培养56h后测得海带的总硒为24.481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16.703μg/g,无机硒为4.714μg/g;在添加氮磷营养盐的含硒海水中,海带的富硒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适宜的氮磷条件下(150mg/dm3NaNO3和25mg/dm3NaHO2PO4)总硒含量达到33.649μg/g,而无机硒含量基本不变,为4.497μg/g,因此提高部分转化为有机硒,有机硒含量达到24.678μg/g.这说明海带具有通过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较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