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皖南低~(87)Sr/~(86)Sr初始比的过铝花岗闪长岩及其成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从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化学、岩石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诸方面资料,论证了安徽休宁、歙县地区三个强过铝花岗闪长岩体的基本特点、侵入方式和岩浆起源,确认它们的成因既不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也不与火山作用有联系,而是与中、基性的火山-沉积柱部分熔融的中深成碰撞后岩株式花岗岩类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近年来,由于对石碌铁矿及海南岛大地构造特点研究的深化,人们对海西-印支地槽和海西-印支花岗岩在华南陆壳演化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把海西-印支花岗岩划分为同造山的(地槽区)和非造山的(地台区)两类进行对比。本文就现有资料从成岩物质来源这一角度出发,初步探讨海西—印支期同熔型和改造型花岗岩的划分并提出若干划分标志,以引起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84.
在晚侏罗纪莫里森建造中,地下水与含铀-钒金属矿物的矿床有关。区域内的大部分地下水具有地下水面,但局部由于粘土层的存在,地下水为承压水。本区内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和地表迳流的渗透,有些含于砂岩的孔隙中,而大多数赋存于节理中。地下水的运动是这样进行的,即开始由地表往下渗流,当碰到层面、泥岩层及具有弱透水性的岩石从而构成隔水层的其他地方时,就迫使地下水改变其流向,通常朝着区域倾斜的方向渗流。当具有地下水面时,在每个广阔的隔水层之上,透水的沉积物往往有几时至几呎被水所鲍和;在自流的条件下,含矿砂岩全部被水鲍和。岩石中所含的水量不多,水的运动缓慢。虽然地面的蒸发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当强烈,从而消耗了大部分的逕流,但是逕流还是大到足够局部地形成泉和地下水的渗带出。曾对取自莫里森建造的萦尔特瓦什(Salt wash)组的布拉盆地(Brushy Basin)组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其化学特征和金属会计师。索尔特瓦什组中的地下水多数属于含有不同数量钙和镁离子的重碳酸盐溶液;布拉什盆地组中的地下水是含钠的硫酸盐或重碳酸盐溶液。索尔特瓦什组和布拉什盆地组中的地下水通常均为弱碱性的。多数样品中,铀、钒、铜、铅和硒的含量低于1ppm(百万分之一)。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如果金属铀和钒进入索尔特瓦什组与地下水有关,并且这种地下水可与现代的地下水相比较的话,那么所含的金属离子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85.
四、华南各时代的花岗岩类的分布规律 (一) 雪峯旋迴的花崗岩类的分布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和对現有資料的分析,我們认識到雪峯旋迴花崗岩类在华南的分布,主要限于江南地背斜的范围之內,并构成此地背斜內分布最广的岩浆岩体。在江南地  相似文献   
86.
徐克勤院士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我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怀念这位杰出的矿床学家、岩石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徐先生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39年赴美深造,194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起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兼任系主任。1949年南京解放,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徐先生继续担任南大  相似文献   
87.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包体的证据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机制。暗色、细粒且具火成结构的岩石包体是指示岩浆混合作用存在的可靠证据。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寄主岩浆中;(2)由于基性岩浆温度恒高于酸性岩浆(温度超出约300℃),这类包体常具有淬冷边;(3)包体有时含有反向脉;(4)包体中能见到自寄主岩浆捕获的长石捕虏晶。进一步分析了三个典型的含暗色微粒包体的花岗质杂岩(平潭、普陀山、花山—姑婆山)研究实例,认为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可用来自深部岩浆房的玄武质岩浆向浅部酸性岩浆房的注入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88.
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半个世纪以来,华南花岗岩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根据地质证据与同位素年龄数据,证实华南存在多旋回的花岗岩,即晚元古代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海西一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基本规律是:不同的造山旋回伴有相应的花岗岩。大体上,自西北往东南(向洋方向)花岗岩时代呈愈来愈新的趋势;第二阶段,重点研究了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划分为M型、Ⅰ型、S型和A型,研究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第三阶段,着重研究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例如研究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以及岩浆混合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此阶段研究方兴未艾,仍在深入开展之中。今后主要研究方向,环绕3个问题进行:(一)壳幔作用与A型花岗岩成因;(二)陆内花岗岩浆产生的方式和原因(变质核杂岩、花岗岩穹窿、复式花岗岩体);(三)华南大花岗岩省成因。  相似文献   
89.
长乐-南澳断裂带晚中生代岩浆活动 与变质-变形关系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长乐-南澳断裂带是东南沿海地区陆内强烈变质-变形带。带内沉积岩、火山岩和早白垩世的钙碱性角闪石黑云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已发生可达角闪岩相的变质和石英-长石相韧性剪切变形。鉴于高温矿物和强烈韧性变形多出现在深成岩附近;远离深成岩,变质和变形就逐渐减弱,故本文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变质变形的热源是由岩浆提供的。韧剪组构和糜棱质花岗岩是在岩浆侵位的晚期或长乐-南澳断裂带左旋走滑时,在中地壳部位同时形成的,长乐断裂带中花岗岩的组构记录了一期同走滑变形的岩浆作用,“软变形”作用。据此,长乐-南澳带内花岗岩的形成是受走滑剪切应力和岩浆热双重制约的,是在走滑过程中实现的。其动力来源可能与晚中生代的太平洋板块沿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朝东亚陆缘的斜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90.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5,自引:8,他引:57  
根据本文测定的58个数据以已发表的127个数据讨论了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工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仅分布于浙西南的古元古代花岗岩娄是由成分上类似干被其侵入的八都群片麻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沿江绍断裂带分布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是由地幔来源岩浆或初生地壳形成的;浙西-皖南-赣北地区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可能是由中元古代地层中的低成熟度组分形成的。古生代和大部分中生代花岗岩类主要是由所在区域内出露的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相当物衍生的。沿浙闽沿海地区分布的大多数晚中生代花岗岩娄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两种来诹岩浆混台可能是其一种重要的成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