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EOF分析方法对北太平洋及赤道太平洋地区1949~1979年31年海表面温度距平场进行分解,得到几个主要距平海温模态(EOF1~3),分析了EOF1~3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到海温距平场的EOF1和EOF2~3模态分别对E1—Nino事件和黑潮大弯曲有很显著的相关性,指出SST第三模态场对黑潮大弯曲的影响具有很好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为1~2年。最后讨论了相互的影响过程,为黑潮大弯曲和E1—Nino事件的预报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南海西南部西纳土纳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基于最新的地震、测井、地化和油气藏储量等数据,结合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成果,从盆地含油气系统、成藏组合特征研究等方面开展系统的描述、刻画和分析,从而预测盆地资源潜力和评价地质风险,优选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西纳土纳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分别对其中6个具有商业油气价值的已证实和远景成藏组合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和资源面积丰度类比法计算待发现资源量,最终预测盆地待发现油气总资源量890.16MMboe,其中Penyu次盆Penyu组成藏组合内资源量(587.22MMboe),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66%。参考烃源岩、储集层、圈闭、运移、盖层和保存等成藏要素的评价结果,应用资源—地质风险概率双因素法优选出1个Ⅰ类成藏组合,1个Ⅱ类成藏组合,2个Ⅲ类成藏组合和2个Ⅳ成藏组合。应用成藏组合范围叠合法,综合分析认为Anambas地堑西北部Arang组构造—地层成藏组合是盆地最有利勘探区。首次应用的盆地演化—含油气系统—成藏组合递进研究思路和成藏组合评价方法对东南亚陆内裂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征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显得尤为重要。富拉尔基国土资源分局作为齐齐哈尔市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发证试点,率先对所管辖的2个乡、22个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开展了权属勘查登记发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王志  王剑  付修根 《地质论评》2021,67(1):1-12
青藏高原东缘和扬子西缘的构造带是中国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构造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陆—陆碰撞、高原隆升、块体裂解或拼接挤压等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记录和保存了多期次的特提斯构造演化历史痕迹。同时,该研究区域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地壳形变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浅表形变特征与深部构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和制约机制是目前国际地球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依据作者十多年来持续在该区域开展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通过深部地球物理多参数结构成像、沉积盆地分析、地壳形变和强震孕育机制等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下地壳存在低速和高泊松比异常带,该异常体与来自青藏高原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汇聚,导致从扬子西缘到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深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沿着龙门山断裂带,中、下地壳存在交叠相间的低速(高泊松比)和高速(低泊松比)区域,这些深部结构分布特征与地表形变及前陆盆地隆坳格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扬子板块的深部接触模式及其相应的盆山耦合关系,阐明了板块碰撞—耦合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剧烈地壳形变、盆地隆坳格局和强震诱发的制约关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高原急剧隆升、盆地基底结构与隆拗格局,以及强烈地壳形变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5.
利用美国Goddard中心的云分辨尺度模式,对2007年7月2—9日江淮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模拟研究。首先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降水观测以及卫星云图等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天气尺度分析,对过程降水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进而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形成云模式大尺度强迫场,对降水过程开展了长度约8天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通过观测与模拟的地面雨强以及雷达反射率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主要的雷达回波结构特点,模拟结果可用于进一步针对江淮流域地面强降水过程细致的定量诊断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6.
<正> 广西那坡县三叉河泥盆系剖面,位于那坡至靖西公路线的三叉河至平恩村,西北距那坡县城33公里,东南距靖西安德13公里。剖面所通过的岩层是其间一个古喀斯特溶洞陷落后的南缘(图1)。为了补充坡脚组和达莲塘组的接触关系,我们在剖面附近的照阳水库东侧,补测了一段坡脚组顶部和达莲塘组底部的剖面(图2)。综合上述二个剖面,其层序如下(图3)。  相似文献   
47.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2-(EiB)-Br]为引发剂,CuBr/2,2^1-bpy为催化体系,进行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在丙酮、丙酮/甲醇、丙酮/水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了溶剂、温度对聚合反应活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或甲醇的加入,使反应速率有所增加,水的影响最大;在其它反应条件相同时,水或甲醇对反应的影响在低温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通过选用对数和数值两处没测量间距测量CoFeO4超细微粒粒度,由测试数据及相应的粒度分布实验曲线模拟出CoFe2O4超细微粒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粒度分布函数,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的粒度平均值和粒度分布的离散数字特征,得出选取不同的测量间距对研究CoFe2O4超细微粒粒度分布规律没有影响,同时也得CoFe2O4超细微粒的形成2机制。  相似文献   
49.
由GPS测得的高程是相对于地球质心椭球的高程,这种高程对于测量和工程一般是没有用处的。只有将其转换成正高或相对于其它实际参考水准面的高程,才能使其有用。该项转换的转换参数为N,即大地水准面高或大地水准面差距。本文介绍了用重力方法估算N值的各种方法,探讨了这些方法在与GPS高程测量有关的各种不同应用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0.
通过二道沟金矿区火山—侵入杂岩、构造、矿床的研究,认为成矿与早白垩世斑状花岗间长岩同源;矿脉与岩脉、爆破岩伴生,时空关系密切;结合矿石、矿物、测温资料,确认二道沟金矿为岩浆中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