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几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未来的气候变化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类本身对气候有影响。然而,气候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只不过是未来几十年内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了一,其他还有人口增长、能源供应、社会发展、人类和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2.
塔河1号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王玲  张星海 《新疆地质》2003,21(2):240-242
塔河油田1号区块中三叠系油气藏位于阿克库勒凸起南部艾协克南-桑塔木盐边构造带,处于石炭纪盐体的北部边缘. 1 油气藏特征 圈闭特征 该区块属桑塔木1号构造,总体为一NE向低幅度背斜构造,长12 km,宽2.5 km.该构造圈闭层位多,两侧断裂发育,三叠系局部构造主要发育在中(T-Ⅱ)、下(T-Ⅲ)油组,下油组为NE向长轴低幅牵引背斜,两翼基本对称并发育断裂,顶部埋深约4 530 m;中油组为东西两个高点的NE向长轴低幅背斜,特征与下油组相似.桑塔木1号构造发育两组断裂,第一组断裂为沿构造南翼的NEE向延伸的南倾正断层(图1中F1),断开侏罗系、三叠系、…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明确湖相页岩层系优势储集岩性,聚焦页岩油甜点、提高水平段甜点钻遇率,增加水平井页岩油产量,利用沧东凹陷孔二段G108-8井494.29 m岩心,3 000余块次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压汞和全岩X衍射等数据,系统分析页岩层系中碳酸盐岩、砂岩和泥页岩孔隙类型、结构及非均质特征.结果表明:长石、石英和有机质对储集空间发育具有建设性作用,方解石、黏土和方沸石矿物是储集空间发育的不利因素,白云岩化作用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碳酸盐储层结构,但白云岩类微晶、泥晶纳米级晶间孔隙储集、渗流条件较差,页岩层系优势储集岩性主要包括砂岩、纹层型页岩和裂缝型白云岩3种类型;纹层型页岩储层基质储集、渗流相对较好,富长英质矿物纹层内残余粒间孔、溶蚀孔之间连通性较好,压裂改造后人工裂缝与基质孔缝形成复杂缝网结构,具备稳产能力,是页岩油主力产层.根据新认识,将钻探箱体聚焦到8~10 m厚纹层状长英质页岩段,GY5-3-1L、GY5-1-9H两口井首年单井累产油超1.0×104 t,桶油成本下降到65美元,实现了湖相页岩油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74.
针对塔式单体建筑物形状不规则导致三维模型构建失败,提出倾斜摄影技术的塔式单体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 选用消费型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单镜头的相机,通过环线拍摄的方式获取多视影像数据,通过ContextCapture软件对获取的多视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构建塔式建筑物的实景三维模型,利用外业控制点、纹理细节信息对生成的三维模型精度评定. 试验表明:环线航拍获取多视影像数据构建三维模型,精度较高、模型纹理信息缺失少、完整度高.   相似文献   
75.
安徽省自动观测土壤水分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站的运行现状,对全省自动站数据质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人工和自动站数据两者间绝对误差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导致自动站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初步确定了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数据业务质量控制的方法。结果表明:对比观测期间部分站点人工和自动站数据存在较明显误差,个别站点数据误差甚至高达20%以上,但有近60%的站点各土层人工和自动站数据线性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为仪器的订正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分析了自动站在干旱和降水前后数据运行的稳定性情况,进而为特殊土壤水分条件下自动站提出了更高的数据质量要求;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建立了两种比较合理的自动土壤水分质量控制方法,为业务上数据质量控制及仪器运行状态监控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6.
MapBasic在MapInfo功能扩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几个具体实例介绍MapBasic在扩展MapInfo功能中的应用,同时包括MapBasic程序的编译和执行技巧。  相似文献   
77.
于2015年10月10~12日,在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湿地和天然湿地中,采集水样,在实验室中测定了水质指标。将研究区水质指标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各类水域的标准进行对比;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恢复湿地与天然湿地水质指标间的关系,对比二者的水质。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天然湿地相似,但是,恢复湿地水体中的硝态氮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符合或劣于Ⅴ类水域标准,3种聚类方法的分析结果都显示恢复湿地与天然湿地的水质差异明显,恢复湿地与天然湿地水体中的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硝态氮含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显著相关(n=8,p0.01),说明由于长期开垦,使滞留于恢复湿地土壤中的氮、磷等物质进入恢复湿地水体中,使恢复湿地水质变差,并且随着水的流动向周围湿地扩散。  相似文献   
78.
高浓度浆液在采空区内的充填扩展机制及控制措施是空洞型采空区充填治理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基于此,结合高浓度浆液输送及流变学理论,构建高浓度浆液充填过程模型,揭示其扩展机制,研究充填扩展过程的动力及阻力计算方法,确定充填堆积体形态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并通过室外充填试验验证理论成果。结果表明:高浓度浆液充填阻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约为5%;浆液的流变参数屈服应力及黏度与管道输送阻力成正比;凝结特性影响浆液堆积体强度增长趋势,凝结过程使浆液在堆积体与顶板间流动时阻力增大;当充填材料及流量不变时,管道输送沿程阻力主要受管道直径及长度影响;局部阻力与管道直径、弯头、变径形式及数量相关,数量越多局部阻力越大;浆液性质、充填路径及注浆工艺是影响充填堆积体形态的主要因素,缩短充填距离、减少管道变径及弯头数量、降低浆液屈服应力及黏度、增大注浆流量及压力有助于浆液扩展至更大范围,反之可使浆液扩展范围减小。成果为空洞型采空区高浓度浆液控制性充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针对中深部(1 500~4 000 m)地热资源深井同轴“保水取热”科学评价问题,以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数值计算软件为模拟平台,构建垂直单井岩-水耦合传热模型,以西安地区地层与地温特征为模拟背景,计算分析2种地温梯度(0.027、0.030℃/m)与4种注水口流速(0.25、0.50、0.75、1.00 m/s)工况下深层(3 500 m)地热单井套管换热能力。同时,建立5种井间距下的群井数值模型,分析不同井间距下群井中心井的出口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地温梯度越大,进出口温差越大,单位时间换热量与单位延米换热量越大;入口注水流速越大,进出口温差越小,但单位时间换热量与单位延米换热量越大,即地温梯度、流速越大,深层垂直钻孔套管换热的效率越高;西安地区3 500 m井深工况下,相邻地热井的间距为30 m时能够保证其地层温度不会相互干扰。研究结论可为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80.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在LUCC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促进了遥感分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遥感分类对象、分类特征和分类器3个方面。本文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遥感分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