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马踏湖水生生物初步调查与水质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自1993 ̄1997年对马踏湖水生生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内容包括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并对马踏湖水质污染进行了生物学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湖区水质污染状况较八十年代有较大改善,同时显示有多种浮游生物可以作为本区水质污染指示种。  相似文献   
142.
为优化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发育条件,提高孢子囊比例,研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对丝状体单室孢子囊的发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诱导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发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7.67°C,光照强度30.32μmol/(m2·s),外加氮浓度37.37 mg/L,外加磷浓度10.63 mg/L。在该条件下诱导培养20 d,丝状体孢子囊比例为48.92%±5.58%,约为对照组的1.41倍。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模型可靠。为评价优化培养后萱藻丝状体孢子囊的发育情况,对丝状体进行了阴干刺激(17°C,2h),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后的丝状体游孢子放散量(3.33×106 ind./g FW)约为对照组(1.67×106 ind./g FW)的1.99倍。研究表明,在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诱导过程中,对诱导环境条件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控,不仅可以提高孢子囊比例,还可以促进孢子囊发育和游孢子放散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3.
非饱和土壤水分函数解析与Richards方程入渗新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微观统计学角度出发,用各向均一无结构土壤“切片”孔径级配函数构建的统计毛管束模型和土壤水分分布依赖的力学原理,论证了理查兹方程中导水率、基质势、扩散率等水分函数和入渗率随充水度,土壤基质而变的机理、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可操作的参数确定方法。把迄今水分函数研究的纯经验相关现状提高到理论分析水平,使建立理论公式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4.
大井矿床锡铜矿体成矿流体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王莉娟  王玉往 《岩石学报》2000,16(4):609-614
大井矿床锡铜矿体萤虫中存在中-高温度、低盐度含锡和中-低温度、中等盐度含铜两种流体包裹体,该两种流体包裹体的分布、气流比、温度-盐度关系初步显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流体体系,而不是一种流体从高温向低温、高盐度向低盐度的系列演化,与成矿阶段的划分基本吻合,表明大井矿床锡铜矿体很可能是两种不同来源持成矿流体在同一空间上的叠加成矿,因而锡和铜可以形成单独矿体,该两种流体包裹体的发现才研究对进一步追大索大井矿  相似文献   
145.
Study on shrimp miRNAs was limited and just 7 mature miRNA sequences of Marsupenaeus japonicus are deposited in mir Base database. In this study, miRNAs and their target gene candidates were computationally identified from shrimp Penaeu s monodon and then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Using 39 908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 and 21 124 genome survey sequences(GSSs) of P. monodon(pmo) as reference datase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based on inter-species homolog search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andidate miRNAs(i.e. pmo-miRNA). A total of eight miRNAs belonging to 7 families were computationally identified and five out of them were subsequently validated by PCR and sequencing. Of these, pmo-miR-4961a, pmo-miR-4961b, pmo-miR-4979 and pmo-miR-3819 were first identified from shrimps. Both the mature pmo-miRNA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cursors were conserved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Based on perfect or near-perfect match to the target region, the target gene candidates of pmomiRNAs were predicted from 10 331 mRNA sequences of P. monodon. A total of 20 genes were predicted as the targets of pmo-miR-4961a, pmo-miR-4961b, pmo-miR-4979 and pmo-miR-6492.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by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confi rmed the targeting between 3 pmo-miRNAs and one or two of their target genes, especially the pmo-miR-4979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JR226772). This study updates the miRNAs and their targets in P. monodon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RNAi study.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常规三维地震对小断层、陷落柱解释精度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三维数据体方差体计算方法,以克服常规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方差体技术的核心,就是求取整个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所有样点的方差值。方差值参数的选取原则:一是要根据预测的断层走向选择加法模式或乘法模式;二是要根据所预测断层的大小来确定参与运算的道数;三是根据地层倾角的大小选择计算时窗。依据其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原则编制了三维地震方差体微机计算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山东某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实例表明经方差体计算的水平切片可以很清楚的看断层的错断、同相轴的扭曲及断层的延展方向,经方差体计算的顺层切片对断层的空间展布、走向及相互间切割关系也一目了然,特别是在常规解释结果中却没有明显的反映的较小断层,在顺层切片中清晰可见,由此看见方差体解释技术对断层细节的反映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47.
利用NCEP / 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选用质量流函数计算方法描述平均经圈环流,用环流中心值大小表征其强度,分析1951-2010年Hadley环流强度趋势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流函数能较好地表征平均经圈环流特征,且环流中心值大小能形象地反映环流强度。近60 a来,冬季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呈线性增强的趋势;夏季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由减弱趋势转变为显著增强趋势的年代际转折。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能很好地被Hadley环流强度变化解释,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相关区域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8.
基于LZU0025高分辨率格点数据集,对1951—2012年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开始显著增暖,年降水量在1960年出现由湿润到干燥的突变。中国的整体降水量变化趋势不如气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中国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为0.26℃/(10a),局部的最大增温趋势超过0.6℃/(10a);中国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为6.7 mm/(10a),局部地区的降水减少趋势超过了30 mm/(10a),而有些地区的降水增加趋势却可达30 mm/(10a)。大兴安岭—黄土高原西北缘—黄河长江上游以北—冈底斯山脉东部为大致的平均400 mm等降水量线,可用于划分中国的半干旱与半湿润区。1951—2010年中国400 mm等降水量线位置的年代际变化情况复杂,但总体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表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9.
以盐城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r,Cu,Fe,Mn,Ni,V,Zn,Co,Cd 9种重金属元素在二维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以及沿着经纬度方向的梯度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元素区域背景值的分析,探讨重金属元素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自陆向海存在着逐渐减少的格局梯度,而在区域的北部分布着重金属元素的峰值;二维分析的结果表明,重...  相似文献   
150.
内蒙亚干变质核杂岩剪切作用类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东  王玉芳 《地学前缘》1995,2(2):245-246
内蒙亚干变质核杂岩剪切作用类型的初步分析郑亚东,王玉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70年代末McKenzie提出大陆伸展的纯剪切模式,80年代初Wernicke基于北美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研究,提出简单剪切的伸展构造模式,后者似乎得到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