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天山造山带是一条由陆陆汇聚而形成的陆内造山带,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尤其是新生代以来的再次活化导致其复杂的构造特征.文章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9~2019年)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获得研究区内33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分析了天山构造带的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天山构造带不同区域上...  相似文献   
182.
影响大棚蔬菜的气象灾害变化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琼  杜成华  周连科 《气象科技》2008,36(4):458-461
以河北省沧州为例,采用1970~2005年的气候资料,对影响大棚蔬菜主要生产阶段(10月至翌年3月)的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强降温、大雾、寡照、大风、大雪等气象因素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沧州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大雾在波动中呈现减少的趋势,而大风减少比较突出,都对大棚蔬菜的生长比较有利;寡照灾害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加明显,影响大棚蔬菜的生长发育;强降温及大雪过程变化异常,未来有发展趋势.针对这些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在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做好增光、保温工作,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3.
王琼  朱令人 《内陆地震》2005,19(1):8-15
投影寻踪聚类(PPC)是投影寻踪和非分层聚类方法的综合,它同时尝试分类数据和寻找聚类结构的低维有代表性的特征。对于本项研究,Richard J.Bolton Richard J.B提出一个基于正交标准变量(考虑样本的大小)的投影寻踪指教和判断投影寻踪聚类的最优类别数的方法对新疆地区地震活动作聚类分析,模拟聚类结构。我出不同区域的有效的参量组合结构,判断后续聚类结构,对未来地震大小做出预测。通过对由不同的时间窗长和滑动步长的地震活动性自变量的PP聚类分析,发现短期预测效果不好,而时间窗长分别为12个月和18个月,相应的步长为6个月和12个月的PP聚类效果较好:柯坪地区、乌恰地区的投影寻踪聚类分析的内符检验对应率达60%以上。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取时间窗长为18个月的结果更好些。这与自变量的选取有关——地震活动性参量主要是反映中期震兆信息。  相似文献   
184.
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为众多行业带来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借助大数据手段,开展地质文本、图像和序列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社会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地质大数据中的图像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网络学习模型,通过基于网络搜索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网络搭建、网络训练及结果/评价等步骤,实现基于地质图像的大数据岩性识别。结果表明,图像识别岩性的测试准确率约为90%;有限的图像数据数,可能是产生识别误差的一个原因;机器对岩石图片所呈现的某些特征相似性,如宏观的形状、颜色等,也会给出正相关评分,从而产生误判。理论上,采用BCNN(Bilinea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等能够捕捉更精细细节的网络模型,解决计算机视觉中的细粒度识别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图像识别效率,应该是今后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5.
根据2010—2019年象山港主要入海污染物监测数据,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年变化、月变化,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入海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入海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月变化较高值主要出现在冬季的1—3月,且主要集中在港底附近入海口。通过对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估算,发现河流入海污染物以颜公河贡献最大,水闸入海污染物中COD以红胜海塘1号闸贡献最大,占比27.7%,其次为大嵩江水闸和红胜海塘3号闸;TN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占入海总量的91.0%,其余均较低;TP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占比25.1%,横江闸次之,但总体上均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COD主要受水土流失和生活污染影响,TN和TP主要受农业和水土流失影响。最后,以宁海颜公河入海污染为例,分析了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入海污染物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相似文献   
186.
本文选取呼图壁气枪发射台周边流动台记录的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气枪震源信号和背景噪声信号,分别采用互相关时延检测法和移动窗互谱法研究2016年12月呼图壁6.2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特征,得到以下初步结果:呼图壁6.2级地震前后,距6.2级地震60 km的流动台记录的气枪震源信号未发现明显的波速变化,距6.2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