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117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于2009年6~10月采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养殖模式围隔底泥的样品,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营养盐形态与含量进行分析,探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围隔大部分间隙水中营养盐浓度要高于上覆水,上覆水与间隙水中PO43--P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NO2--N和NO3--N浓度垂直分布特征随月变化规律较一致。养殖期间,间隙水溶解态无机氮(DIN)中NH4+-N比例最高,占95%以上。间隙水中NH4+-N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0~10cm),而NO2--N和NO3--N浓度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0~4cm)。表层底泥在0→1cm方向PO43--P浓度明显增加,从2~3cm层后多数养殖模式下浓度缓慢下降,而4→10cm方向上浓度会随深度增加而明显下降。总体而言,三元混养组中(GSL2)上覆水中营养盐的浓度一般要低于GSL1组和GSL3组,且养殖期间该组底层水DO浓度要高于GSL1组和GSL3组,初步认为是一种较为优化的草鱼混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2.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淋巴渗透压、血蓝蛋白、血糖、己糖激酶(HK)以及丙酮酸激酶(PK)活力的影响。以蜕皮间期对虾为实验材料(初始湿体重为(2.485±0.303)g),设盐度30为对照组,4个不同的盐度突变幅度(为2、4、6、8)为处理组(用S2、S4、S6和S8表示),于降低盐度和恢复盐度至30的不同时间点采样,实验持续7d。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渗透压会随盐度变化而变化,S4组对虾血淋巴含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较低水平;(2)随着盐度突变幅度的增加,血蓝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的采样点增多;(3)S4组对虾血糖含量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S6、S8组对虾血糖含量相对较高;(4)整个实验过程中,S4组对虾肝胰脏中HK活力处于较低水平,而S6与S8组对虾肝胰脏中HK活力处于较高水平;(5)S2、S4组对虾肝胰脏中PK活力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6和S8组对虾肝胰脏PK活力在盐度突变后与对照组肝胰脏PK活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柳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采用逐步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柳属物种多样性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的分布格局表现为区域广泛,局部聚集:聚集区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西南分布区的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毗连处为中国柳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2)柳属物种多样性在经度、纬度、气温、降水、蒸散量等气候气候因子一维格局上的分布随着因子梯度先增加后减小,均存在一个最适区间。3)柳属物种多样性与水分因子呈正相关、与能量因子呈负相关关系。水分因子是影响柳属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能量与水分间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微弱。4)结论部分地支持了水—热动态假说和生态位保守假说,但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成因并非由任何单一假说来完全地解释,这表明其他因子如历史因素、地形异质性、土壤因素或扰动等也可能是形成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4.
实验研究限定食物资源下密度对刺参生长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处理,密度梯度为2、4、8、12、16、20头/40L,分别记为D2、D4、D8、D12、D16和D20,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刺参个体生长变异随之增大,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刺参的摄食率、食物转化率、摄食能用于生长的比例(G/C)、体壁中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含量均随密度增大呈下降趋势。40d后,D8组大个体刺参的生物量最大,以此为基准继续养殖,D12,D16、D20、D4组达到基准生物量的时间依次延长,分别为45、54、58、61d。实验结束时,D8组大个体刺参的生物量最大,D16和D20组大个体刺参的生物量低于初始生物量。因此,在食物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放养密度过高会降低刺参的平均生长率,增大个体生长差异,使刺参达到商品规格的时间延长,甚至会降低单位面积产量;放养密度过低可有效促进刺参生长,降低个体生长差异,但其单位面积产量(生物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5.
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生态补偿标准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标准在流域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效益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退耕(牧)还林(草)等领域的补偿依据;对国内学者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与结果进行了归类;探讨现阶段补偿标准过低的主要原因:生态补偿模式单一、补偿资金不足,对补偿依据认识不全面、计算不完整,忽视补偿的空间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有待突破等;指出今后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6.
冰架崩解是南极洲物质损耗的主要途径,崩解是应力作用引起的裂隙(或裂缝)传播的结果,裂隙位置和深度的探测是理解崩解机理过程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激光测高ICESat-1/GLAS高程数据产品提取冰架表面冰裂隙的方法,并以南极洲埃默里冰架为例验证了这种方法探测裂隙位置的准确性和深度探测精度.同时,基于提取的裂隙点深度分布特征提出了裂隙峰值应力点的探测方法,可用于追踪冰裂隙初始裂口位置和探测导致冰架崩解的高危区.利用2003~2008年间16个运行时期内132条ICESat-1/GLAS高程轨迹线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冰裂隙深度的时空分布和裂隙峰值应力点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探测到的裂隙点深度在2.0~31.7 m均在海平面以上;裂隙深度变化未显示出随时间推移和冰流移动而增加的趋势,说明平流移动到冰架前缘的裂隙基本不会直接导致冰架的崩解;冰架局部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冰流的缝合区内.  相似文献   
157.
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是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基础测绘成果,但多数市、县级基础测绘规划任务中缺少对基础航空摄影的规划。本文以测绘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探索了在市、县级基础测绘规划实施过程中,基础航空摄影的规划方案和基于基础航空摄影测量的数据采集方法,从而提高了基础测绘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8.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基于GIS的常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并指出它的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同一级别内的不是类别没有显示出评分区别;二是不同级的分界处评分差别过分拉大,可用模糊模型、灰色模型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9.
基于卫星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坐标转换理论及软硬件的结合,设计了一种辅助自升式钻井平台导航和海底插桩的定位系统。经试验和工程案例验证,在近海区域,该系统可有效保障插桩作业的精度和时效,避免因延误工期而引发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0.
在地震子波因果、混合相位的假设下,本文突破突破滑动平均(MA)型假设的地震子波提取技术,提出一种阶数吝啬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地震子波进行参数化准确建模的方法.针对地震子波ARMA模型定阶困难,超定阶容易造成计算量大、运算速度慢,欠定阶不能满足精确子波的要求,本文采用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奇异值分解(SVD)法确定AR模型阶数,同时将信息量准则法与高阶累积量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MA模型定阶法.数值仿真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压制加性高斯色噪声,信息量准则法可有效提高MA定阶的准确率,在保证子波精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模型阶数,实现运算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