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近海潮锋的分布与温度、盐度乃至海洋生产力的分布都存在紧密联系。基于北部湾东北部的实测数据,对比分析2016—2017年北部湾东北部海域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分布,并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正压与斜压模式,计算Simpson-Hunter (S-H)参数,阐述了潮锋出现位置及其与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湾东北部潮锋发生的主要区域位于雷州半岛附近,潮混合区温盐密混合较为均匀。利用ROMS模式计算所得的最大垂直平均流速来计算S-H参数,认为潮锋出现位置位于S-H参数值为2处,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且认为正压模式比斜压模式更能准确模拟潮混合区。另外,分析观测数据发现,温度、盐度、密度锋终年存在。近岸处密度锋主要受盐度锋控制,而潮混合产生的盐度锋又容易被径流掩盖。风力较大时三种锋都易向水深更深处推进,潮混合区终年垂向混合较好。  相似文献   
53.
制样拌和方法对木质素纤维改良黄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小室内试验中得到的木质素纤维改良黄土试样试验数据的离散程度,对采用稀释拌和法与直接拌和法制备的改良黄土试样分别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比两种拌和方法所制备试样的干密度变化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分析了拌和方法对试样强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拌和法所制备的改良黄土试样养护前后干密度变化更相近,同一掺量试样的干密度变化率离散程度均小于直接拌和法所制备试样;稀释拌和法与直接拌和法所制备试样均能反应改良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受掺量影响的基本趋势,但稀释拌和法所制备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更加稳定,能更好的反映出木质素纤维掺量变化对改良黄土试样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满足强柱弱梁等抗震设计理念,但由于设计和施工各种综合原因所致,在历次地震中,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理想破环机制始终没有出现,竖向承重构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不满足现有规范的相关规定,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竖向承重构件不先于水平构件破坏,对于一些重要位置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修复加固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加大截面加固法、外贴碳纤维加固法、喷射混凝土技术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外包粘钢加固法等加固处理方式为例,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修复加固方法及其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修复加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以早稻种植面积调查为例,探讨并实践了快速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相对变化率的方法。选取湖北省东部黄梅县的一个区域,以分辨率为10 m的SPOT5影像为遥感解译数据源,结合GPS实测地面样方建立解译标志数据集,进行人机交互式分类,分别得出2010年和2011年解译区的早稻种植面积,再对比分析得出这2年湖北省早稻种植面积的相对变化率。结合解译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黄梅县早稻播种面积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产现代智人化石的“柳江人洞”遗址现存8m多厚堆积层可分为4个单元,即上部钙板-粘土层;中上部切入下伏地层的楔状角砾堆积体;中部钙质胶结的含化石和角砾粉砂质粘土层;下部河流相砂层。覆盖楔状角砾堆积和含角砾粉砂质粘土层的第2钙板层年代大约为70kaB.P.。中部地层的上部有两个被楔状角砾堆积切断的钙板残层,年代分别约为150kaB.P.和220kaB.P.,表明在大约150kaB.P.之后该地点曾发生冲刷-再沉积事件。据前人报告,“柳江人”化石出土于楔状角砾堆积,其年代大约为150~70kaB.P.。另外,不能排除人类化石埋藏于中部地层的可能性,如是,其年代应早于150kaB.P.。无论上述两种可能性何者成立,“柳江人”化石的年代都不会晚于约70kaB.P.。这大大早于以前的估计,并使“柳江人“成为迄今已知东亚南部最早的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化石智人。与“柳江人”化石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原先归属晚更新世,现应调整为晚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7.
王全九  王谦 《地下水》1993,15(3):132-133,136
本文利用四子王旗地下水实地勘探资料,对该地区地下水可用量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为充分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提供指导。为农牧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充分水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王谦  胡志晋  游来光 《气象学报》1988,46(3):306-318
在分析实测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边界层与云物理学的数值模式,模拟了云生成的过程。模式包括了边界层内的湍流混合、大气与地表的长波辐射和太阳短波辐射以及云层的辐射平衡等,同时也包括了水的汽、液、固三相物质在大气中的相互转换即云微物理过程。模拟的云及边界层的主要结构特征和演变趋势与实测情况大致吻合。模拟结果还提供了有关云结构及演变过程的一些详细图象。  相似文献   
59.
在中小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中,经常需要较精确地计算水的凝结和冰的凝华过程。由于从单滴扩散增长理论所推出的方程要求时间步长取得很短(通常小于1秒),因此,除较细致的云微物理模拟外,它很少被直接采用。一般使用“暖云假设”,即假设云内过饱和度在凝结后为零,然后直接计算或采用迭代法处理。但当模式中考虑冰相时,云中过饱和度的绝对值较大,这种方法便不宜使用。本文从云滴扩散增长的参数化处理方法出发,提出了一种既不需要迭代,同时也允许使用较长的时间步长的计算方法。本文还将该种方法与其它通用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0.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关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问题是研究干旱气候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季风影响显著,地形又极其复杂,要想用一个指标准确地作出适合全国情况的干湿气候区划,的确不大容易,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划分干湿气候的标准,在这方面,国内外曾进行了不少工作,因研究方法和任务性质的不同,各家所制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