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6篇
  免费   2085篇
  国内免费   2163篇
测绘学   1053篇
大气科学   1840篇
地球物理   1755篇
地质学   5412篇
海洋学   1224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622篇
自然地理   92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1.
公路和城市街渠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研究机动车尾气扩散规律,可为公路建设,车流量控制,街道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详细论述了高斯模式、数值模式、统计模式等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几种典型模式的性能优劣及其各种条件下的适用性。随后对城市街渠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进行专述,指出了街渠峡谷模式研究的难点在于街渠流场模拟,介绍了国外最新街渠流场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当前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存在的主要困难,展望了其解决途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12.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资料,对西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和云水路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气候区是各种云出现最多的地区,特别是积状云的云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但这些云的云水路径值低;西北地区大多数云云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陕西东南部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高云和部分中云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沿着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是高值区,低值区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绝大多数云类春夏季节云量维持较高,秋冬季节云量较少。云水路径值较大的层状云类的云量多寡与降水多寡相一致;积状云类和层积云类云量多少与降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降水偏少时,这类云的云量大多与降水正常时相近,有些云的云量甚至比降水偏多时还要多。  相似文献   
213.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利用1983年7月至1998年12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云资料,对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区域的月平均总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在52.5%~58.3%,2.6~6.6和44.9~77.6 g.m-2之间;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年平均分布有其沿地形分布的特点,总云量、中云量、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的高值区均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而低值中心一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此外,祁连山、青海所在的高原气候区云水资源近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1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约上升了0.8和16.4 g.m-2。  相似文献   
214.
贵州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4年贵州的6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贵州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0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600hPa之间。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高位势涡度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中心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15.
祁连山林区大气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通过对连山寺大隆林区定位站1975-2000年的降水特征与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分析,建立了祁连山大隆林区降水与温度,降水与湿度,林冠截留的关系式。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5mm,年变幅在326.4-539.7mm;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年了量平均递增4.55%,林区温度和湿度均与降水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青海云杉林与祁连圆柏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37.5%,31.7%,灌木林的截留率平均高达66.5%。青海云杉林林冠层平均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当降雨量为18.67mm时,林冠截留量达到最大,为14.72mm;青海云杉树干径流量占降水量的0.51%,当降雨量超过12.0mm时,才开始产生树干径流。青海云杉林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量随降雨量级增加而增大,截留率则随降雨量减小而增大,枯枝落叶层所具有的截留降雨和调蓄降雨作用使祁连山林区基本不发生地表径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林区对水源涵养和水流出山的时间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6.
典型干旱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运用NCAR -LSM (Landsurface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 (Off 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分析了典型干旱地区的陆面特征。结果表明 :LSM模式对干旱地区有较好的模拟性能。在不同的季节 ,典型干旱地区的感热和潜热有着不同的特征 ,4月份的感热通量较大 ,约为 4 0 0W·m-2 ;1月和 8月相对较小 ,约为 2 30W·m-2 。 1月和 4月的潜热通量很小 ,约为 4~ 6W·m-2 ,可以忽略 ;但 8月份的潜热通量大 ,平均最大约为 12 0W·m-2 ,当有降水发生时 ,潜热通量可达 5 70W·m-2 ,与感热通量相当。  相似文献   
217.
中高层湿-比有效能量与雹云发生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宝俊等人将有效位能概念扩充到湿有效能量 ,给出了湿有效能量的近似表达式 ,发现这个物理量作为暴雨分析、预报中的一个指标 ,有较好的灵敏性。在日常业务预报中当出现强对流天气背景时 ,使用湿有效能量能区分未来是出现雷雨天气还是出现致灾冰雹 (指农业受雹灾面积在 1 0 0hm2 以上的降雹天气 ,下同 )天气。为此 ,我们选取历史上多例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 0 8:0 0 (北京时 ,下同 )探空资料 ,计算分析了湿有效能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寻找出判别雷雨日和致灾冰雹日的预报判据。1 个例的选择  取两类个例进行分析 ,Ⅰ类为未来短期内出现雷…  相似文献   
218.
219.
220.
通过对高温超导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阐述了如果将高温超导技术这个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应用前景是非常好的,市场潜力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