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9篇
  免费   2134篇
  国内免费   2204篇
测绘学   1074篇
大气科学   1843篇
地球物理   1782篇
地质学   5534篇
海洋学   1250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638篇
自然地理   94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52篇
  1992年   265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2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通过航磁资料反演地壳磁性结构和深断裂构造,进而结合岩浆活动及地质资料,论述了秦岭东段的地壳动力过程及构造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992.
狄秀玲  王彩云 《内陆地震》1993,7(4):403-404
依据模糊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155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探讨了该方法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对未来地震活动的趋势分析。 对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划分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地震区带划分图》,以其断裂带作为分界线。该段大约处在东经102.5°~107.5°、北纬32.5°~41.5°之间。 1 以1550~1990年期间,南北地震带北段Ms≥6.0的地震为例(统计资料取Ms≥5.0)。 南北带上6级以上的地震有以下特征:就8级左右的大震来说,震前200年在震中200km范围内都曾发生有比7级小一些的地震;7~8级地震中,大多在震前100年距震中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13条蛇绿岩带的岩石组合、产出地质背景、规模及其延伸方向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这些蛇绿岩带的硅质岩及碧玉岩中,现已采获较丰富的牙形石化石资料,查明蛇绿岩形成时代大部分为寒武纪—中奥陶世,个别属于中奥陶世—晚泥盆世。上述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启发。在我国蛇绿岩带中同样存在着硅质岩和碧玉岩,今后应重视与加强牙形石的研究工作,以便把我国蛇绿岩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对库松木切克山喇嘛萨依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出该类矿床的若干勘查标志,其中地层层位、含矿岩相、地球化学异常、容矿岩石、围岩蚀变、活化脉体及同生断裂等最为明显。在区域内如能确定出这些标志,尤其是标志组合的存在,则将可能取得该类矿床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氢——预报地震的灵敏元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后,到1991年底,首都圈地区先后发生了宁河6.9级、大同6.1级等6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和一系列3.5级以上中小地震,每次中强地震和部分中小地震前后,北京地区水化监测井网均能监测到地下热水中氢气含量明显的异常上升变化,其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震后均逐渐恢复正常,这表明地下氢气是反应地下应力应变灵敏的地球化学组分,也是地震预报很有希望的前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激发极化效应的实验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阳泉  王恩平 《中国地震》1993,9(2):178-184
一、实验方法 1.试件的选择 为使实验具有代表性,我们采集了自然界三大岩类共10个品种的34块试件,详细测定了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量、密度、容重、化学组份、显微结构、矿物成份等各种参数。岩石定名及矿物成份见表1,化学组份分析和物性参数测定结果略。  相似文献   
999.
稀有元素中有一族化学特性相近的金属,一共有十五种,它们称为稀土元素。这十五种金属是烂、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镏。此外还有两种性质相近的金属也可以归并进去,这就是抗和钇。数十年来,稀士元素的利用范围一直比较小,并且由于它们通常仅呈混合状态产于天然矿物原料之中,所以也只能混合利用。但是近五、六年来,在稀土元素的利用方面有了根本性的进展。现在发现稀土元素在工业上有新的更重要的用途,而且已经明确地规定了新的方向--单独利用本族的各种金属。  相似文献   
1000.
七道溝鉄矿在1957年开始將深孔凿岩应用到生产地質探矿中,作为生产探矿的輔助手段。经試用結果証明,在矿山坑道中利用深孔凿岩代替坑探或水平鑽探,不仅效果良好,而且设备簡單,操作方便,掘进效率高,探矿速度快,成本低又安全。据1957年統計,我矿代替坑探的深孔探矿达1320余公尺,为国家节約了5万8千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