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日食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我国14个电离层站和1988年3月18日日全食期间两个站的垂测仪和偏振仪记录,并综合50年代以来历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证实:1.E层和F1层光食效应明显,F2层动力学效应显著;2.f0F2存在日食日值大于、小于或等于控制日值三种典型情况;3.TEC食变曲线有凹陷和不凹陷两种典型情况,甚至出现日食日值大于控制日值的异常现象. 本文对F2层和外电离层的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认为:空间等离子体温度急剧下降和沿场扩散是F2层和外电离层日食效应的最主要因素;而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的沿场扩散、“喷泉”效应,热层风和全(环)食带方位是影响位于磁赤道异常区各电离层站日食电离层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采用3种固相萃取材料(C18、XAD-8/4和PPL)分离富集西台吉乃尔盐湖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通过总有机碳/总氮分析(TOC/TN)、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高温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等对富集的有机物进行表征和分析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西台吉乃尔盐湖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多糖类,芳香类、含氮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类化合物。PPL,C18和XAD-8/4的回收率分别为40±2%,7±2%和16±1%,虽然C18和XAD-8/4回收率较低,但3种吸附剂都有各自的特点,C18较易吸附烷烃烯烃类有机物,XAD-8/4较易吸附芳香类有机物,PPL较易吸附含N类有机物和多糖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63.
作者使用威斯特波克射电望远镜在610兆赫频率上对古代东方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客星”的七个视场区(1~o.5×1~o.5)进行了射电遗迹的巡天探测,结果没有发现弥漫射电辐射。本文给出了在这些视场区中的分立射电源的表,表中列出作者提出的这些射电源|b|<15°以內的光学证认。  相似文献   
64.
张裂和区域沉降是越南南部近海九龙和南昆山盆地的特色。初期的张裂开始于始新世-早渐新世。紧接着是晚渐新世地壳块体的上升和旋转。上升块体的侵蚀标志着九龙盆地从张裂到区域沉降的转变。第二阶段的张裂开始发生于南昆山盆地。并持续至晚中新世。南昆山盆地部分地区经历了中-晚中新世的倒转。九龙盆地中同生张裂和裂后单元分别由非海相沉和海陆交互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南昆山盆地中的同生张裂沉积分成早期同生断裂单元-相应于初期张裂阶段。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在张裂的第二阶段沉积。早期同生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由非海相沉积和非海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后张裂单元由陆架、深海沉积组成。正式出版的报告资料显示九龙盆地以生油为主.油主要储集在破碎基岩高处。丽南昆山盆地通常含气,其气圈闭在中新世砂岩和晚中新世碳酸岩中。这些明显的特征可能随着南昆山盆地长期的张裂和倒转所造成的圈闭形成及圈闭整体破裂而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65.
碳交易政策的经济影响: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广东省两区域动态模型,对广东省碳交易及其他政策措施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实施可调控总量的碳交易政策机制对广东省及参与交易部门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减排情景到2015年广东完成19.5%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相比基准情景,GDP将减少0.7%;按照强减排情景到2015年将完成20.5%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相比基准情景GDP将减少0.9%;如果在强减排情景的基础上实施碳交易政策,GDP相对基准情景减少0.8%,到2015年实施碳交易政策可减少GDP损失约90亿元,说明广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发挥支持经济发展和节能减碳双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徐立荣  雒昆利 《地理研究》2012,31(8):1503-1511
对大巴山区内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中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区地史时期形成的各单元地层岩石中普遍富氟。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质板岩、黑色页岩、磷块岩中平均氟含量普遍超过800mg/kg,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碳板岩氟含量也明显较高(1500mg/kg以上),这些地层分布区是大巴山区的氟富集区;奥陶系、中志留统及下志留统除大贵坪组外的各组地层氟含量也一般高于地壳平均含氟量;而震旦系、下寒武统箭竹坝组及中上寒武统地层氟含量一般低于500mg/kg,是大巴山区的相对低氟区。大巴山区早古生代石煤中氟含量普遍高于中国腐植煤的平均含氟量,其中紫阳蒿坪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的石煤氟含量最高;其次是下寒武统石煤;中、上寒武统及奥陶系石煤含氟量最低。  相似文献   
67.
地层、沉积岩组合及古地貌特征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为3个沉积单元区,即:北东部区为白云岩-蒸发盐组合;南部区为白云岩-少量蒸发盐组合;西部区以石灰岩为主。相应地北东部区以发育台内盆地-盆缘坪为主;南部区发育洼地-台坪-台地边缘-海槽;西部区则发育台地边缘-海槽。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观测以及区域资料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边缘大致在洛南瓦窑沟—西安—宝鸡一带。马家沟期研究区沉积模式总体上为:横向上"西槽、南洼、东坪、北盆",纵向上"咸-淡交替";灰岩-白云岩-蒸发岩横向上呈带状展布,纵向上则为不等厚交替沉积。  相似文献   
68.
地球化学元素在剖面上的变化能够反映当时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环境。通过对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的24件样品进行系统分析,段家坡剖面中各元素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化点。0.57~0.37 Ma的元素含量波动较大,0.37 Ma以来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较小,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古气候变化趋势不同。0.57~0.37 Ma的黄土剖面总体上反映了冷暖间或的古气候特征,0.37~0.13 Ma的黄土剖面总体上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0.13 Ma以来至马兰黄土沉积结束时期(10ka BP)的气候变得较为干冷。这一变化规律与深海氧同位素、古植被、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符合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9.
利用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与山西组山1段砂岩碎屑锆石的年龄谱系,结合砂岩重矿物分析、显微镜下碎屑矿物的定量统计与阴极发光鉴定,通过与源区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分析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的物源区和母岩的时代、性质。在大量岩心观察与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镜下对砂岩薄片中碎屑矿物、填隙物、孔隙类型及其含量的观察与定量统计,结合砂岩图像粒度、孔隙度、渗透率、毛细管压力测试,研究了各砂岩类型及其骨架矿物与胶结物的特征、孔隙类型、储集物性及平面分布规律。讨论了源区母岩的性质、沉积相及空间展布、沉积作用与水动力条件等对形成天然气优质储层及储层储集性能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重磁界面的一种快速正、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磁界面的正反演方法研究是地球物理解释方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Raker反演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增强反演稳定性的快速正反演方法,并较好地解决了稳定因子中参数选择问题。本文还对该方法的收敛性及影响反演效果的诸因素加以详细讨论。理论模型及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快速正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