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根据崂山头、朝连岛、灵山岛一个月的潮位资料,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模拟了大、中、小潮三种潮汛条件下的潮流场,水位场及余流场。得出了胶州湾高潮水域面积、潮间带面积,湾口累积流通量等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3.
旨在预测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流场产生的影响,首先对桥墩附近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阐明了桥墩对流场影响的范围及程度,提出预测潮流变化所需的参数,尔后,对预测中所用替代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岸近期多年月平均海面随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晖  陈宗镛 《海洋学报》1998,20(4):9-16
本文以最大熵谱分析了中国沿岸15个站1971~1995年月平均海面序列,得出中国沿岸月平均海面的主要振动为年振动和半年振动,而主要低频周期在中国北方各站为18.6a,从长途至厦门各站为9a左右.然后以随机动态拟合分析方法计算出中国沿岸月平均海面相对上升速率范围为(1.07±0.83)mm/a,并同时指出该方法计算出的上升速率受时段长度及低频周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中国沿岸月平均海面变异的时空分布,并说明了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中国南部沿海的月均海面.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对日冕亮点的观测特征和供能机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日冕亮点是发生在过渡区和低日冕的小尺度局地增亮现象,经常在X射线和极紫外波段观测到,其寿命在5~40 h之间.日冕亮点的产生和演化与双极磁场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对于日冕亮点的供能机制,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1)磁场对消的观点,当不同极性的磁场区域相互靠近时,局地发生磁重联,并在重联区域加热等离子体,从而导致X射线和极紫外辐射的增强;(2)分隔线重联,与日冕亮点相联系的磁场结构可以形成分隔线重联位形,沿分隔线的快速磁场重联导致过渡区和日冕局地的等离子体被加热,从而产生日冕亮点;(3)光球水平运动所诱发的电流片为亮点提供了能量来源.近期研究表明,三种机制可能同时作用,为亮点提供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平均海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长江口附近4个验潮站过去20—35年的海面计录分析出海面变化,总趋势是上升的,其量值大约为1.0—1.2mm/a,该速率已相对于吴淞零点地面沉降作了订正。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和采取不同时段作计算,所得结论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只采用具有20年以上连续资料的验潮站作计算,它和东海其它站作比较,其变化率是合理的。在厄尔尼诺年,年平均海面下降大约8—10cm,这表明厄尔尼诺现象能使长江口年平均海面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7.
平均海面变化的一种随机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中国沿岸海面变化速率的估计和一种随机动态预测模型。指出东中国海的平均海面平均以1.8mm/a的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热扩散预测方法研究概况 Ⅱ.热扩散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二维热扩散预测方法经典的二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在解决一些大洋问题、近海的水位和瞬时输运问题确实是有效的,所以至今在某些方面还沿用不衰。近年来,二维海洋流体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地用于热扩散的研究中,主要是用来预测热扩散远区的温升分布。例如:李燕初等[1]采用二维ADI法数值计算了电厂排放的冷却水对远区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利用二维有限体积法计算了海口火电厂排放的冷却水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河海大学2运用EDF-LNH开发的二维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大亚湾核电站排放的废热水对远区的影响;Ri-ou[7]建立了一种二维模型,将…  相似文献   
19.
热扩散预测方法研究概况 Ⅱ.热扩散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铅的环境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西安市城市灰尘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环境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研究,一共圈定了5处铅的环境地球化学污染区,包括西新街污染区、安远门污染区、龙首村污染区、纺织城污染区、钟楼污染区.并对铅环境异常成因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和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