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提出一种基于趋势面优化与克里金插值组合的IZDEM建模方法。通过最优等价权控制不同源数据精度差异对建模质量的影响,优化拟合潮滩地形的趋势面;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顾及潮滩地形变化的各向异性构建残差面,最后利用优化的趋势面和残差面组合构建IZDEM。实验表明,在利用多源潮滩数据构建IZDEM时,本方法可以提高IZDEM的整体建模质量。  相似文献   
32.
基于分形方法的图像压缩在WebGIS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娟  田震 《测绘工程》2002,11(4):25-28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图像传输和保存方面还有很多尚等解决的问题。分形方法在图像压缩方面有很强优势,利用分形方法对地图图像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在WebGIS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刘华军  田震  石印 《地理研究》2023,(3):857-877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对统筹协调各地区“双碳”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CEADs提供的2000—2019年中国省级碳排放清单,运用可视化方法刻画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空间格局,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进行双维分解,深入挖掘其内在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趋缓,内部结构来源变化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明显”的分布趋势,以及向西转移的分布重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水平呈上升态势,空间不均衡特征日益突显。从区域结构角度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中部和西部区域内差异上升是总体空间差异上升的重要原因。从碳源结构角度看,原煤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差异是决定总体空间差异程度和变化趋势的主要力量。综合区域和碳源双维结构视角进一步发现,中部和西部原煤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逐渐成为总体空间差异最为显著的贡献来源。因此,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应立足“以煤为主”基本国情,积极推进天然气开发利用,协同推进化石能源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开发,制定差异化的地区...  相似文献   
34.
张晓娟  田震 《海洋测绘》2004,24(1):50-53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数学图像的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水印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能较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对此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35.
红树林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是碳储量评估和气候变化研究必需的基础数据之一,其估算方法是蓝碳研究的热点。遥感以其宏观、综合、动态、快速、可重复等特点,已成为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光学遥感、微波雷达、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源在红树林生物量估算的应用现状,以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应用的优势;总结了基于遥感的统计模型、过程模型和间接法3种生物量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从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发展机器学习算法和遥感过程模型、长时序分析,以及建立红树林地面调查数据集等角度对红树林生物量遥感估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6.
红树林是最典型的滨海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种间类型的精确识别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碳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是开展红树林种间类型识别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遥感红树林分类方法多是基于像元开展的,分类结果“椒盐”现象严重且精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本研究以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基于Sentinel-2 MSI影像,在传统遥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图像分割技术,分别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的分类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对比结果表明:(1)图像分割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分类结果的“椒盐”现象,提升红树林种间类型的识别精度,基于像元使用SVM和RF分类算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可达78.82%(Kappa=0.75)和82.94%(Kappa=0.82),面向对象的SVM和RF模型分类总体精度分别可达81.5%(Kappa=0.78)和92.67%(Kappa=0.88),相较于以像元为分类对象的模型而言,后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68%和7.43%;(2)从4个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