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进行9周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饲料蛋白质水平对3个不同生长阶段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代谢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实验用大黄鱼分为3种规格,分别是小规格鱼(SF,初始体重:(12.80±0.08)g)、中规格鱼(MF,初始体重:(137.90±0.81)g)和大规格鱼(LF,初始体重:(194.10±2.37)g)。饲料中的7个蛋白质梯度设置为30.4%,34.2%,38.5%,42.2%,46.0%,50.3%和54.3%。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SF的蛋白质含量和氮保留率显著升高(P0.05),而MF和LF的全鱼蛋白质含量(BP)和氮保留率(NR)未见显著变化(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氮保留率MF显著低于SF和LF(P0.05)。3个生长阶段,大黄鱼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血清中的血氨、尿素氮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从不同生长阶段来看,血氨含量MF显著高于SF和LF(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体内蛋白质沉积和氨基酸代谢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增强,大黄鱼的氮保留能力MF阶段低于SF和LF阶段。  相似文献   
22.
以规格6m×4m×1.2m的室内水泥池为实验单元,A[(37.53±7.72)mm]、B[(63.13±12.95)mm]肛长组泥鳅幼鱼为猎物,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华鳖对泥鳅幼鱼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时段主要集中于00:00—4:00,其对A肛长组泥鳅幼鱼所具的捕食选择性与A、B肛长组间初始数量的配置比例无关;(2)中华鳖捕食泥鳅幼鱼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其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13ind/d和9.06ind/d;(3)中华鳖对A、B肛长组泥鳅幼鱼的种内干扰模型可分别由各自的指数方程表达,用来描述实验鱼初始数量、实验期间实验鱼被捕食数量以及中华鳖个数等参数的统计关系,并指导确定合理的中华鳖和泥鳅的初始放养数量。  相似文献   
23.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SCBC)系统中,研究了不同的饲养空间大小对梭子蟹(幼蟹与成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四个饲养空间处理:空间长度分别为养殖蟹平均壳长的1倍、1.5倍、2倍及3倍,宽为长的一半。经6天试验,结果表明,1倍空间的幼蟹摄食行为发生变化,摄食次数[(1.2±0.45)次/d]和总进食时间[(31.2±6.89)min]比2倍与3倍的空间[(2.6±0.45)次/d,(83.1±13.66)min]明显减少,导致摄食量减少[前者为(0.0835±0.0269)g/g BW,后两者最高为(0.2014±0.0114)g/g BW],至第5天全部死亡。其它处理,随着空间的增大,摄食量增大,幼蟹的生长速率(蜕皮率,体重增长率)增加。其中,在2倍空间以上处理中,幼蟹表现有最高的成活率(100%)、蜕皮率(100%)以及体重增长率(86.5%—97.2%),同时有较低的饵料系数(1.31±0.11)。成蟹的试验结果与幼蟹类似,除1.5倍饲养空间外,该处理中幼蟹表现出对生长的胁迫,而成蟹的摄食行为和生长与2倍及3倍空间无差异。不同空间中梭子蟹的摄食与生长的差异与梭子蟹在这些处理中的保护性酶类(SOD,POD,CAT)和消化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4.
变权组合预测是对各个单项预测模型在各时点上赋予适当权重进行组合,而权重是随预测时间变化的函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能比较合理地描述系统的客观现实。本文依据1981-2008年的中国煤炭需求历史数据及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灰色系统、多元回归两个单项预测模型,构建了中国煤炭需求的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12年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5.
基于事件语义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空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时空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引入事件语义描述,提出了基于事件语义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空模型,该模型通过描述事件的五个方面<对象、时间、空间、事件、属性(专题)>,记录宗地变更过程,建立时空模型,并根据地籍管理对时空数据的需求,分别从时间点、时间段角度对历史信息进行查询和回溯,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策略往往会因养殖模式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并导致其养成品体色、肌肉品质和脏器生理特征等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以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养殖7个月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为研究对象,以体表色差、背肌物性、全鱼营养成分和排氨率、耗氧率、窒息点以及脏器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力为测定指标,较系统开展了两者间养成品质及脏器相关生理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间在体表色差上具较好的区分度,其中M2实验个体的体色更接近于池底背景色,具更好的拟境隐蔽性;(2)在所测7项背肌物性指标中,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为硬度、弹性、胶黏性和耐咀性,且均呈M1>M2 (P<0.05);(3)全鱼一般营养成分中,除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呈M1≈M2 (P>0.05)外,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呈M1>M2 (P<0.05)和M2>M  相似文献   
27.
随机选取池塘专养(M1)、日本沼虾套养(M2)以及水库放养(M3)三种养殖模式养成的肛长(25.91±3.26)cm的日本鳗鲡作为研究材料, 比较研究了三者间在表皮色差、背肌组织物理特性和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 (1) M1表皮色差与M2、M3均具显著差异(P<0.05), 三者背、腹间的体色差异程度呈M1>M2>M3 (P<0.05); (2) 背肌物性指标中均具显著差异的为粘着性、弹性和回复性, 前者测定值呈M1>M3>M2 (P<0.05), 后两者均呈M3>M1>M2 (P<0.05), M3背肌最发达, M1纵肌肌束纤维排列较M2紊乱; (3) 肌肉营养成分中仅水分和灰分含量均具显著差异, 依次呈M3>M1>M2 (P<0.05)和M3>M2>M1 (P<0.05), 蛋白质含量高于脂肪含量的仅为M3; (4) 三者间肌肉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均完全相同, 含量排序也均基本一致, 但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均具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8.
工业化伴随而来的现代城市化,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结果,它使得每一个走向工业文明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表现在农业人口占人口总额越来越少,农村面积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工矿城市、商业城市等不同类型城市的蜂起;农村聚落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城市、大城市乃至形成城市群带。农村地域大量地转为城市地域,城市化才得以最终实现。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域转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影响我国农村地域转化的因素 1.现有结构:我国城乡关系的二元结构是城乡长期病态发展的结果,它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的高度隔绝(包括产业、人口等),城镇化速度远远低于工  相似文献   
29.
根据目标养殖生物的形质特征变化,研究其生存对策因养殖环境的持续性改变而发生切换的途径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利用池塘专养模式下2+龄余姚本地品系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同生群个体越冬前后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在比较体尺比例性状、肥满度指数、重长系数和脏器质量比例性状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越冬对中华鳖形质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所涉29项体尺比例性状、4项肥满度性状、4项重长系数性状和19项脏器质量比例性状中,越冬前后具显著差异(P<0.05)的分别为25项、2项、2项和12项,即越冬对实验鳖的形质特征具显著影响,实验鳖具通过饰变形质以响应越冬胁迫的生存适应对策;(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0.427%,其中PC1可归纳为以强化就近寻食为主要特征的公共因子,PC2可归纳为以减少入泥阻力进而降低入泥呼吸能耗为主要特征的公共因子,PC3、PC4和PC5可统归为以减脂强体助力越冬入泥挖掘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公共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头长/躯干长、颈长/躯干长、背甲长/躯干长、左前肢长/躯干长和左前肢下臂长/躯干长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区分越冬前后实验个体,其中两者的个体判别准确率和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96.67%。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华鳖越冬前后生存对策发生切换的机制,可为其越冬生物学研究及构建养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循环载荷作用下扶强材初始损伤对其极限强度的影响,进行了14组扶强材的循环加载试验和分析。构造了考虑材料累积损伤完整、断筋和大变形的扶强材单元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了相应循环载荷作用下损伤扶强材单元的端缩曲线表达式和船体梁极限强度计算的简化逐步破坏法。编制了循环载荷作用下船体梁损伤极限强度计算程序,进行了船体梁极限强度计算,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损伤扶强材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描述扶强材材料损伤的完整、断筋和大变形的极限承载力退化情况,扶强材腹板断裂的损伤相较初始大变形及材料累积损伤形式承载力下降程度更明显;所提出的循环载荷作用下损伤船体梁极限强度计算的简化逐步迭代方法,能定量地计算扶强材在不同类型损伤下的极限承载力退化程度,具有较高精度,方便易行,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