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51.
林灿楠  解国爱  田荣松  王博  张庆龙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05-2022010005
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构造背景及演化的关键地区。本研究在阿拉善地块东北缘狼山地区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狼山地区大红山组地层进行古流向、碎屑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研究表明砾石最大扁平面倾向为SWW—NWW,指示大红山组地层沉积时的古水流的流向总体呈现自西向东,推测大红山组砾石主要来自狼山西部地区。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峰值为275 Ma和278 Ma,表明大红山组沉积时代不早于中二叠世早期。砂岩的碎屑组分分析和碎屑锆石年龄谱指示大红山组可能来自于晚古生代诺尔公—狼山弧,砾石的古流向分析和碎屑锆石年龄谱推测大红山组砾石极有可能来自于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结合诺尔公—狼山构造带晚古生代大陆岩浆弧的存在,认为二叠系大红山组地层沉积于弧背前陆盆地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52.
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超市选址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位置的选择是修建超市的先决条件,地理信息系统依靠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使商业选址更具直观性和科学性。本文提出了一个解决选址模型的思路,即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提取的指标和建立的模型用可视化的方法来清晰、直观地解决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453.
High-pile and beam-slab qua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fter several years development.They are mature enough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uctural types of wharves in China coastal areas.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large tonnage vessels, wharves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deep water gradually. However, conventional high-pileand beam-slab structures are har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 deep-water wharf.According to arch''s stresscharacteristics, a new type of wharf with catenary arched longitudinal beam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wharf structure can make full use of arch''s overhead crossing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ression resistance, improve the interval between transverse bents greatly, and decrease underwater construction quantity. Thus, the construction cost cab be reduced. Take the third phase project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for exam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atenary arched longitudinal beams and conventional longitudinal beams has been made. 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 the same wharf length and width, the same loads and same longitudinal beam moment, catenary arch 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interval between bents up to 28 m, decrease the number of piles and underwater construction quantity.  相似文献   
454.
455.
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地震相分析满足不了目前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将神经网络应用于高质量地震三维数据体中,可对单一反射同相轴进行波形信号分析和训练,建立模型地震道,并以之对实际地震道进行分类,产生在平面和剖面上精度较高的微地震相分布.新场气田和塔河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是可靠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6.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廊坊站(40.0°N,116.3°E)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1年至2013年共约82 h的钠原子数密度和垂直风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地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钠原子输送特征.分析得到,90~100km处重力波耗散引起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整体为负,钠原子向下输送,在93 km处达到最大负值-1.47×10~8m~(-3)m·s~(-1),85~90km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为正,钠原子向上输送,但通量值随高度递减.钠原子垂直通量方向在90km处发生转变,垂直通量随高度的变化造成钠原子汇聚,汇聚效应引起的平均钠原子产生率最大值在91km处达到了1.40×10~8m~(-3)/h,该值超过了相同高度上模式计算流星烧蚀注入引起的钠原子产生率峰值,说明重力波耗散对钠层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与美国SOR和Maui观测结果相比,平均钠原子产生率峰值大小相近,但出现高度不同,说明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物质输送具有显著的地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大气物质输送理论的完善以及大气金属层物理模式的改进提供观测事实参考.  相似文献   
457.
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云南大学长期建设的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开展火山地质地貌认识和野外工作技能的教学实践。传统的地质认识实习主要通过人眼观测火山地质地貌认知,具一定的时空局限性。本文基于Unity实时3D互动创作平台,建立以火山地貌三维场景为重点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嵌入了火山地质地貌和地质工具等基础知识介绍,构建了三维场景下地质工具使用互动场景,实现了沉浸式实习体验。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及理解认知火山地质地貌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良好地认识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458.
2003年河南省两类典型暴雪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和3月4~5日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雪的环流背景、成因特征、物理量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低层切变线上气旋性曲率东扩或低涡东移是产生暴雪重要原因的结论;并给出了这两种不同类型暴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59.
青海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化学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最重要的一个矿床,该矿床分为A、B、C三个矿区,成矿以铜、铅、锌为主,伴有铁、钼、金、银等矿化。本文主要分析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闪锌矿与斑铜矿共5种主要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利用A、B、C三个矿区黄铜矿S元素含量,黄铜矿(Fe+Cu)/S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 93、1. 82、1. 8),黄铁矿Co/Ni值(平均值分别为5. 43、3. 89、1. 06),闪锌矿中Fe含量以及Zn/Cd比值(B区和C区Zn/Cd比值在177. 84~488. 13之间),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卡而却卡矿床成矿温度存在A区>B区>C区,其中B区7号脉>8号脉>4号脉的特征,A区成矿于中高温环境;B区、C区早期形成于中高温,晚期形成于中温环境。依据卡而却卡A、B、C三个矿区的成矿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黄铁矿Co、Ni、As元素含量特征、闪锌矿中Cd、Zn、Mn、Fe元素含量特征,认为卡而却卡矿床A区具有受岩浆热液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床成因特征,B区和C区为矽卡岩型矿床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460.
研究了当前GIS产业化发展,分析了本校学科专业优势,提出了在"大地学"背景下的GIS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