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主要地方病区地质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方性砷中毒、氟中毒和大骨节病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主要地方病病种,严重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总结了中国北方主要盆地高砷水、高氟水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和中国大骨节病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进展,并就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此项推管技术融合了非开挖领域已有的微型隧道技术和水平定向钻技术(HDD)。采用此项技术,只需一个连续的工序即可同时完成预制管道的铺设和钻孔的开挖。在发射坑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安装了一种称为海瑞克推进铺管机的新型辅助装置,通过它来提供铺管所需的推力。推进铺管机通过夹持装置将管道固定,然后向前推进。由于管道与远程控制的顶管机相连,故可以利用普通的泥浆回路将挖出的渣土通过已铺设的管道输出。  相似文献   
103.
伴随人口的激增和将鱼类作为食物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西班牙现有的养殖厂启动了外扩工程。该工程始于葡萄牙的米拉,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修建养殖鱼类的建筑、结构和池塘,另一部分是管线施工。管线施工又分为四部分,两部分(T1和T2)是吸入海水的管线,另外两部分(v1和V2)则是排放海水的管线。考虑到用于鱼类养殖的海水对环境的影响,经可行性研究后,认定微型隧道技术是建造四部分管线最有效的方法。建造隧道式入海口通常是提高沿海地区生活质量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可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利用河道入海口,可以将鱼池内的海水运离海岸线,然后排放到更利于扩散、分解和降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876-1878年中国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1876-1878年中国持续3年的大范围严重干旱,这是发生在小冰期将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之前的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干旱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统计逐年受旱县数,绘制了历年旱灾和伴生的饥荒、蝗灾、疫疾发生地域实况图。这次持续干旱范围广及13个省份,干旱的中心区域在山西、河南、陕西。旱区中心1877年连续无透雨时段超过200 d,跨年度的连续无透雨时段最长达340 d。其严重程度超过20世纪最严重的1928-1930年的干旱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太阳黑子第11活动周的下降时段和第12周的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又位于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频繁期, 对应于极强的El Nino事件。  相似文献   
107.
1755年中国东部极端雨涝事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我国东部大范围、多流域严重雨涝,其后1756、1757年黄河中下游雨涝,连续2年呈现较少见的北涝南旱降水分布格局,这是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多雨的天气实况和气候特征,绘制各年多雨、水灾和伴生的饥荒、虫灾、疫疾的发生地域实况图。结果表明,1755年黄河、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其中黄淮地区连续雨日超过40 d。有早梅雨,长江下游的梅雨期长达43 d,是18世纪最长的梅雨期,南京的年降水量达1378 mm,是18世纪的最高值。1755年气温偏低,夏寒、秋霜早、冬季寒冷等特征与典型的极端多雨年1823和1954年相同,这3例极端多雨年都是太阳活动周的极小年。  相似文献   
108.
本书系统辑集我国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1911年三千多年间的各种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按年序编排。内容包括:1)各种天气、气候、大气物理现象,水、旱、雨、雪、冷、暖、冰、冻、霜、雹、风、尘霾、风暴潮、雷电、大气光象等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情景;2)各种气象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和赈济情形;3)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物候、丰歉和病虫害及疫病、饥荒和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109.
1670/1671 年冬季中国东部地区异常严寒。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该寒冬实况,绘制了雪、冰、冻雨和动植物冻害的地域分布图,连续降雪日数分布图和最大积雪深度分布图,可见河流封冻南界达27°N,是小冰期我国河流封冻的最南位置。依据各地寒冷记录和江河封冻、树木冻死的临界温度条件定量推断各地极端最低温度值,指出1671年1 月湖南衡山县的最低气温低至-15 ℃,比现代(1951—2000 年)极端最低气温记录低7 ℃。1670/1671 年寒冬之后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酷暑。这是小冰期寒冷阶段的典型寒冬之一,又是冬季严寒、夏季异常炎热的罕见个例。  相似文献   
110.
石炭系KT Ⅱ碳酸盐岩层是扎纳若尔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层之一,研究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薄片观察及碳氧同位素、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等地化分析的基础之上,阐明了研究区KT Ⅱ碳酸盐岩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1)对储集物性有明显影响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等;(2)划分出滩相亮晶颗粒灰岩和潮坪相灰泥石灰岩两类成岩演化模式及孔隙演化模式,前者可细分为亮晶有孔虫石灰岩和亮晶砂屑鲕粒石灰岩成岩及孔隙演化模式两种亚类;(3)成岩作用是储层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岩石类型(受沉积微环境的控制)的差异决定着不同早期成岩响应,进而影响后期成岩改造,并控制着差异性储层的形成。因此,在沉积基础之上的成岩改造对储层储集性能差异性分布具有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