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GNSS/水准联测点的合理选择对GNSS高程拟合至关重要,剔除法是一种较好的优化选点方法,传统的剔除法是以高程异常拟合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选点,可能会出现选点不均匀情况。鉴于此,提出根据GNSS/水准点生成的泰森多边形面积大小进行优化选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优化选点的方法进行改进,即同时考虑高程异常拟合误差大小及由泰森法生成的多边形面积大小进行优化选点(称为综合法)。以1~3次多项式拟合模型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GNSS/水准点优化选择的综合法可在改善点分布的同时获得稳定性好、精度较高的高程异常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52.
53.
Re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Ca, Sr, K, Na, Mg, Fe, Mn, Ti, Cu, Co, Ni,Zn, Ph, Cr, Rb, Ba, Cd, and U in Late Quaternary strata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gion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in these strata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recent surface sediments, showing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as been relatively stable since Late Quaternary. Element distribution changes with the variations of lithologtcal characters. Contents of Ca and Sr increase in coarse sediments, while those of other elements decrease. Na content increases in the pumice layer, Mn content tends to increase sharply towards the surface layer. Ca content decreases sharply in strata where water depth is more than 2,000m.The strata can be divid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element assemblages. The 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most elements in Holocene Serie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Late Pleistocene Series,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changes,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  相似文献   
54.
对石碌铁矿一块具有代表性的新鲜矽卡岩铁矿石标本进行了岩石薄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喇曼光谱分析研究.在石榴子石中发现了熔融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主要特点是大小悬殊和成群或成带分布,最大者达98μm×5μm,最小者为1μm×1μm,多数包裹体长约5~30μm,宽约2~7μm,也有不少呈孤立状散布在石榴子石中.其形态多样,呈纺锤形、哑铃形,串珠状,藕形,近圆形和不规则状.研究的矽卡岩主要由钙铁榴石组分高的石榴子石、磁铁矿、石英、透闪石和透辉石组成,还有呈定向和星点分布的磷灰石,少量锆石与榍石;石榴子石中的熔融包裹体捕获的熔体由含Ca、Fe、Al和挥发分(H2O和CO2)的硅酸盐熔融体组成.在熔融包裹体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缓慢降低,赤铁矿、钙铁榴石、石英、方解石和透辉石从上述硅酸盐熔体中析出,剩下的残余熔体不混溶,变成含有Ca和Si等杂质的铁质熔体、含si、Fe的碳酸盐熔体和含Ca、Al、Fe的硅酸盐熔体.喇曼光谱测定显示,石榴子石中熔融包裹体含有石榴子石、赤铁矿和方解石,个别含少量水蒸气.磁铁矿含有可疑的Fe、Sj熔融包裹体和Sj、Fe熔融包裹体.在透辉石-透闪石矽卡岩铁矿石的石榴子石里发现大量熔融包裹体的事实无疑.矽卡岩铁矿石石榴子石中熔融包裹体的首次发现,它可能有助于石碌铁矿床挖掘老矿潜力和拓宽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应用高精度离子探针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普朗斑岩铜矿床中3件矿化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228±3Ma、226.3±2.8Ma、226±3Ma。锆石形态和铀钍参数均属典型的岩浆锆石特征,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近似一致,表明形成矿化斑岩的中酸性岩浆从岩浆房快速上升侵位。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矿化斑岩的黑云母Ar-Ar坪年龄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等数据,推测普朗斑岩铜矿的岩浆—热液系统从岩浆侵入至矿化阶段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达10Ma以上,主成矿期约为216~214Ma。从岩浆房分异出的富含成矿物质和挥发份的岩浆流体在相对较晚阶段对普朗复式岩体发生了强烈的蚀变作用并可能进一步萃取了岩体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6.
滇西北中甸松诺含旷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部为地苏嘎铜矿点.本文对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 U-Pb 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自形较好且均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Th 含量为 180~854 μg/g,U 含量为270~709μg/g,Th/U 比值为 0.77~1.2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20.9±3.5Ma(n=9,MSWD= 1.6),这与中甸岛弧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时限(210~235 Ma)相吻合.  相似文献   
57.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各产业贸易逐渐呈网络模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WTO统计数据库1993年~2012年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贸易集聚程度,从而刻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及其演化特征,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子产业贸易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处于产业链低端、中端和高端的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低端产品基本实现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转移,而高端产业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处于演化初期。研究表明,影响贸易网络演化的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此外,政策要素同样为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对自身贸易网络扩张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一个平台。与此同时,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球化已经走到“十字路口”,逆全球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何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世界性挑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和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将引领新型全球化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就是包容性全球化。本文在简要剖析经济全球扩张的历程及其机制并揭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核心内涵,包括国家应发挥好“调节者”的角色、解决资本市场“期限错配”的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保障各方平等地参与全球化,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护文化多元性。尽管这些内涵还不足以精确地定量刻画包容性全球化,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的方向,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制作了辐射平衡仪的长波校准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现已投入业务使用.它的构造是Funk型黑体炉,为了高精度进行校准,则必须提高炉壁温度的测量精度.鉴于能达到的精度有限,而决定采用斜率法,这样可以高精度地确定出仪器常数.  相似文献   
60.
岩浆(型)碳酸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主要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分类,C,O,Sr同位素,碳酸岩与矿化的关系等各方面对(碱性)碳酸岩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结合近20年来实验岩石等,流体包裹体研究,CO2^- H2O-NaCl流体体系的性质的研究,对碳酸岩岩浆的来源及成因,岩浆-热液的演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碳酸岩形成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岩浆阶段,岩浆期后阶段(气相碳酸岩/岩浆热液阶段),交代碳酸岩阶段,而作为与碳酸岩在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基性,超基性岩,碱性岩杂岩体,则经历了碳酸岩成岩阶段以前的岩浆不混熔作用,结晶分异作用,岩浆结晶作用以及碳酸岩形成之后的围岩蚀变(霓长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