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91.
福建滨海木麻黄林下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林带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达贤  沙济琴 《地理学报》1994,49(4):345-352
  相似文献   
392.
近百年来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对长江航运、泄洪以及上海港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近百年来历史资料和最新图件中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拦门沙河段的主泓剖面与平面图,分析近百年来4 个入海航槽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经分析发现:近100 年来,北支拦门沙由口外向口内逐渐移动并演变为口内巨型沙坎;北港拦门沙滩顶向下游移动了近30 km,2001 年后北港拦门沙河段开始有心滩发育;北槽拦门沙有两个明显的滩顶,但至2010 年这一显著特征消失;南槽拦门沙滩顶呈双峰型-多峰型-单峰型变化趋势,且滩顶向下游移动了约14 km。显然,除了北支拦门沙演变与崇明岛大规模围垦、北槽拦门沙演变与深水航道直接相关外,北港、南槽拦门沙演变特征主要与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横沙东滩圈围以及青草沙水库等大型工程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93.
近30 年来长江口岸滩沉积物与地貌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长江口潮间带宽度、表层和浅地层柱状样沉积物、典型水下岸坡剖面的现场测量,以及对潮间带宽度及水下岸坡剖面的多幅历史海图分析,研究近30 年长江口岸滩演变特征及岸滩演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 岸滩沉积物整体上呈“北细南粗”的变化特征,横沙东滩北岸、长江和东海大桥下等主要大型工程附近潮间带柱状样粒序向上显著变粗;(2) 长江口部分潮间带宽度减少90%以上;水下岸坡由1980 年的“S”形向凹形、斜坡形等侵蚀型形态转变,岸坡明显变陡,侵蚀型岸滩特征凸显;南汇嘴至芦潮港岸段水下岸坡闭合水深1978-2004 年为-8 m,近10 年来滩底发生侵蚀,刷深约1 m;(3) 流域来沙量锐减导致长江口侵蚀型水下岸滩格局的形成;河口大面积围垦、青草沙水库和长江与东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建设是造成潮间带大面积损失和局部沉积物粗化的主要原因;沙体变迁是狭长型河槽局部岸滩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94.
李树     
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外婆家屋后菜园里的那棵李树. 李树是当年外公开垦菜园时所种,种的目的是为了圈地.很多年过去了,李树所剩无几.外公决定在这荒废的菜园建房子.房子建好了,这棵李树侥幸成了外公家菜园里的一员. 五年过去了,这棵李树已由小树苗长成两人多高的大树了.五年当中,舅舅多次说,要把这李树砍掉,原因是它不结果.一直以来,都因为外公的坚持,李树才保留了下来.外公总说,是果树总会结果的.  相似文献   
395.
基于琼中PET重力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重力资料进行任何(固体潮、气压)改正的情况下,准确获取了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巨大地震激发的0S8~0S29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理论自由振荡的周期进行对比分析,实测周期与PREM预测振荡周期是相吻合的,除0S10周期的相对误差为0.28%,其余周期误差均小于0.1%。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震源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6.
2030年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响应角度,依据1912-2000年吴淞验潮站年平均潮位资料,构建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和小波变换相结合,分析以吴淞为代表的上海绝对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规律。由此预测2030年上海绝对海平面相对2011年的上升值为4 cm,结合已公布的构造沉降和城市地面沉降、流域水土保持和大型水利工程及人工挖沙导致的河口河槽冲刷、河口围海造地和深水航道及跨江跨海大桥导致水位抬升等叠加效应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30年上海市相对海平面上升10~16 cm,陆地海平面上升有7个风险分区。  相似文献   
397.
汝河流域曾发生过堪称世界之最的"1975·8河南驻马店特大洪水垮坝事件",其洪水规模之大,受灾面积之广,受灾及死亡人数之多,震惊世界。因此探究汝河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气候背景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对汝河流域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在驻马店-遂平段第一级河流阶地前沿发现多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记录了流域发生的气候水文事件信息。最终选取汝河诸市乡地点(ZSX)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进行系统采样,结合沉积学指标研究,准确鉴别出汝河ZSX黄土古土壤剖面中所夹三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lackwater deposits,SWD),为典型河流洪水悬移质泥沙沉积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确认三组古洪水SWD的物质是汝河上游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期间,流域地表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产物。这三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记录了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发生在汝河流域的三期古洪水事件。结合典型剖面地层对比和应用SAR法对剖面关键沉积层位进行光释光测年(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OSL),建立了准确的地层年代框架。这三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000~11200aBP、4200~4000aBP、3200~3000aBP,皆发生在全球性气候突变或者转折时期,表明在这些时段季风气候变化异常,变率增大,洪水和干旱事件皆有发生。本研究对于淮河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揭示区域气候水文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98.
高性能槽波地震勘探仪器的研制能够有力推进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矿地质构造勘察等领域的有效应用。通过分析槽波地震勘探实例,对比国内外多款新型槽波地震仪采集站,结果表明:无线遥测式地震仪是槽波地震勘探仪器的主要发展方向;新型采集站都使用有Δ-Σ技术的24位AD转换器,前置增益都是多倍率。地震仪器采集站的性能满足槽波地震勘探需要,但是地震检波器的性能制约了槽波地震仪整机性能的提高。分析6种不同类型地震检波器的原理和性能,目前地震检波器主要是围绕提高灵敏度,拓宽频率响应范围和增强抗干扰能力3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高性能压电式地震检波器在槽波地震勘探中有较好应用前景,进一步介绍了一种压电地震检波器芯体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99.
为了有效地识别和评价裂缝性地层,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地区含气孔、裂隙地层的单极子阵列声波测井数据进行了斯通利波波场分离(中值滤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研究表明:裂隙和油气通常会使斯通利波的能量衰减(主要发生在高频)、主频下降和到时滞后,这三者具有相关性;裂隙会使反射斯通利波能量增强,反射系数变大;高频和低频斯通利波的比值简称为能量比,能量比接近零时对应渗透性裂隙地层,能量比较小但有一定数值时可能对应渗透性孔隙地层;固有模态函数保留了原始数据固有的物理特性,HHT幅值谱从时间和频率两个方面突出了阵列声波的动力特性。实测数据的傅里叶变换和HHT均能对储层性质进行一定的评价,HHT放大了阵列声波信号对于地层性质的敏感程度,易于研究的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00.
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分析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泾河中游彬县至礼泉段的JH-CJC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结合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资料,比较了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将古洪水研究成果加入到历史洪水和实测洪水资料序列中,可大大延长洪水序列的时间长度,提高洪水频率分析的精度,说明河流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