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5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沉积特点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振波  石学法 《沉积学报》1999,17(12):775-781
借助于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的微体化石数量及组合的分布特点、沉积特征、微体化石浮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与黑湖、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黄海沿岸流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本区的粒度分析资料,把表层沉积物划归为下类型。南黄海中、西部、1粘土沉积。2.粉砂质粘土沉积,3.细砂与粉砂沉积,4.砂砾告示浊杂沉积;东侧;从北至南依次排列为砂1泥质沙1、沙质泥和泥质沉积。此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物  相似文献   
42.
东北太平洋CC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微体生物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表层沉积物中的微体生物化石丰富,且分异度较高,反映了热带大洋高生产力的特点。中一方面,保存于海底沉积物中的不同的地质时期的微体生物化石都代表着一段沉积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的微体化石的组合特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只特点以及它们与微体化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对南海北部N-3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鉴定、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测试以及AMS14C测年,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计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和温跃层深度,揭示了该海区约55 ka以来的古海洋环境特征.转换函数计算的表层海水古温度结果表明,夏季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7.0~29.6℃,变化幅度为2.6℃,冬季温...  相似文献   
44.
Multiproxy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Core 08P23 collected from the Chukchi Plateau,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during the Thir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Expedition. The core was dated back to Marine Isotope Stage(MIS) 3 by a combination of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ic(AMS) carbon-14 dating and regional core correlation. A total of five prominent ice-rafted detritus(IRD) events were recognized in MIS 2 and MIS 3. The IRD sources in MIS 3 are originated from vast carbonate rock outcrops of the 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 and clastic quartz in MIS 2 may have a Eurasian origin. Most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istral)(Nps) in Core 08P23 are light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s of surface sediments. The lighter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Nps in the two brown layers in MIS 1 and MIS 3 were resulted from meltwater events; and those in the gray layers in MIS 3 were caused by the enhanced sea ice formation. The δ18O values varied inversely with δ13C in MIS 2 indicate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covered by thick sea ice or ice sheet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little meltwater, which prevented the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and sea-atmosphere exchange, as well as water mass ventilation. The covaried light values of δ18O and δ13C in MIS 1 and MIS 3 were resulted from meltwater and/or brine injection.  相似文献   
45.
对北极地区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地理、历史、气候环境、矿产资源、动植物等进行了概述,同时,借助实拍照片直接展现该群岛的3种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46.
冲绳海槽96、155号岩心放射虫与年代地层及古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对冲绳海槽96、155号岩心中的放射虫化石分析,结合有孔虫、孢粉、植物硅酸体等综合研究资料及AMS14C测年、磁性地层学的测试结果,粗略地探讨了冲绳海槽晚第四纪以来的古海洋学特点及东海大陆架古气候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7.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2年7月“向阳红16号”海洋调查船利用大洋50型抓斗在冲绳海槽中部(25°30’-30°N,125°-129°E)区域内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88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愈近海槽放射虫的数量及属、种丰度值愈高,西侧槽坡离开槽区越远,放射虫数量及属种越渐少。而东侧槽被放射虫数量则表现了高、低值成点状分布的格局。表层沉积物中两大类放射虫的百分含量分别为泡沫虫约占87%,罩笼虫约占13%。另外根据分析结果,把本区分为3个小的沉积区:陆坡上部沉积区;陆被下部沉积区;海槽底部沉积区。  相似文献   
48.
2004年秋季在菲律宾海取得了微微型生物颗粒样品和光衰减剖面资料,然后对三种常见的微微型颗粒(原绿球藻,聚球藻和自养真核细胞)丰度及其光学性质做了初步分析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海原绿球藻的丰度最高,其次为聚球藻,自养真核细胞的丰度最低。3种微微型颗粒的光散射系数同水体剖面的光衰减系数(cp)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微微型颗粒的散射作用仅占总光衰减系数的5.1%,其中原绿球藻、自养真核细胞和聚球藻分别占2.6%,2.2%和0.3%。  相似文献   
49.
50.
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如何取得好的沉积物样品是每一位海洋地质学家所向往的,而获得好的沉积物样品的关键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的使用。法国”阿塔郎特“号海洋调查船上的重力取样管不管在性能上,还是安全性上都瞰称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取样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