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2 毫秒
631.
汤文坤  王永  董进  田飞  刘瑾  江南 《地质通报》2017,36(9):1625-1634
对雷州半岛南部徐闻县九亩村一段1.54m厚的湖相沉积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色度及有机碳氮分析,结合AMS~(14)C测年结果,重建了该地区10.5~6.5cal ka BP的气候环境变化。共分为3个阶段:(1)10.5~9.5cal ka BP,湖泊水体较浅,气候较干燥;(2)9.5~7.2cal ka BP,湖泊水位较高,环境稳定,气候较湿润;(3)7.2~6.5cal ka BP,湖水相对变浅,气候相对阶段(2)干燥。雷州半岛地区降水变化与印度季风演变模式一致,可与北半球夏季平均太阳辐射及其影响下热带辐合带(ITCZ)的移动进行对比,指标时间序列的红外噪声谱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千年—百年的准周期,反映了研究区气候环境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632.
喀腊大湾位于北阿尔金山的中东段,区内分布有大量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这些岩体为探索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出露在喀腊大湾南段的二长花岗岩展开了详细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484.2±4.9Ma(MSDW=0.46,n=14),属早奥陶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碱(全碱8.31%~8.66%)、高钾(K_2O=3.65%~4.76%)和贫MgO(0.6%~0.9%)、P_2O_5(0.06%~0.11%)、TiO_2(0.39%~0.58%)和FeOT(1.82%~2.34%)的特征,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0.96~1.01,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具有弱的正Eu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Th、U)和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i、Ta、Nb)和HREE,显示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的ε_(Hf)(t)均为正值(+4.08~+8.26),且变化范围较小,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875~1099Ma,反映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幔源新生地壳物质加入。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喀腊大湾南段二长花岗岩应形成于北阿尔金洋向南侧阿中地块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其岩浆源区可能起源于新生地壳和古老基底地壳构成混合地壳的部分熔融,岩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这些特征与北祁连早古生代形成于俯冲消减背景下的中-酸性侵入岩体相似,进而为北阿尔金曾是北祁连的西延部分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633.
西昆仑山前柯克亚剖面厚度约7 000 m,通过对该剖面4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特征进行的详细分析,按地层厚度计算,样品埋深应为3 000~5 000 m,按古地温梯度计算埋深温度至少为60℃,进入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退火带温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并未发生典型的退火过程,退火程度较弱.径迹长度的双峰态分布显示,样品曾经历部分退火带,形成短径迹,后期经抬升后,古地温低于60℃,长径迹形成.剖面上部厚层砾岩中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散性反映碎屑来源较复杂,埋藏受热时间较短,代表碎屑是经快速堆积的产物,与沉积记录反映的磨拉石成因与形成时代相一致.  相似文献   
634.
635.
介绍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法-对数正态分布网纸法。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数据分解之人为因素,提供一些附加信息,如平均值、方差及变形系数;而且可以区分地层,了解不同矿化产出状态;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自然而合理地分解化产出状态;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自然而合理地分解成一组或几组,进而结合地质观察解释其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36.
储量分级方法和各级储量的标准问题,是找矿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性问题.在矿区开发的各个阶段上,矿产储量的级别也不断提高.矿量升级过程,就是我们对矿体的揭露和研究程度逐步深入的过程.经过升级,储量的用途也由编制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山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资料变成编制矿山年度开采计划的依据.在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工作中,储量分级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广泛使用的三类五  相似文献   
637.
638.
近53a中国东部雨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51-2003年中国东部114个站雨季(4-9月)降水量资料作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展开,根据前5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载荷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5个降水气候区,即东北南部、河套地区、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地区。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除了7~8a的周期外,各区还存在不同的振荡周期。长期变化趋势显示各区在53a中基本上呈两波型,东北南部、河套地区和江淮地区降水发生突变的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降水下降趋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降水突变时间为90年代初,降水有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39.
阶梯状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阶梯状黄土路堑高边坡的特点,假定其滑移面下段为圆弧型,中上段为直线型,上段为垂直型的复合面,利用传统稳定系数的概念,导出阶梯状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表达式。经实际检验,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40.
1Introduction Particleswithanaerodynamicdiameterof< 10μmarerecognizedasinhalabaleparticlesandhave beenfoundtobewidelyassociatedwithhealthprob lems(Chapmanetal.,1997).Theywouldalsoinflu enceclimateandvisibilitythroughanumberofimpor tantatmosphericprocesses(Horvath,1993). Rapiddevelopmentofurbanconstructionandrap idgrowthofpopulationhaveexacerbatedChongqing’s pollution.Althoughsulfurdioxidehasbeenreducedby morethan60%incontrasttothevaluein1991,the concentrationsofparticulatematterarest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