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介绍了一种基于MapInfo的、用GSM网通信、并用GPS定位的移动目标监控系统,并对其功能与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2.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落脚点.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应发挥自然资源规划优势,结合土地利用情况合理安排布局,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呵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描摹广西最美生态图景,振兴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63.
南黄海海域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两大板块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新生代构造活动活跃,研究其活动断裂特征进而分析新构造运动规律对防震减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深大断层控制活动断层的特点,通过多道地震成像处理剖面,结合最新的钻探成果,准确标定了第四系底界地震反射层位,在此基础上解释获得了南黄海盆地西北部与深大断层相关的第四纪活动断层的分布特征。对活动断层的动力学机制分析认为,更新世以来,南黄海区域上受控于菲律宾海板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在该区域所营造的近EW向的挤压应力场,活动断层的属性与展布特征与该动力学机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大地构造运动力的综合作用,对南黄海地区活动断层发育和地震活动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根据1951-2009年冬季北京观象台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和NCAR/NcEP逐日海平面气压、500hPa高度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对北京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9 a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与北京极端低温事件显著负相关,有56.7%(57%)的冷夜(冷日)...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 本研究于2020年1月份使用底拖网采集了该海域的渔业生物, 并分析了35种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根据δ13C和δ15N值, 计算出该海域食物网6种营养结构的生态指标和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 并绘制了连续营养谱。本次调查渔业生物主要为鱼类和虾蟹类, 鱼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3‰ ~ -14.85‰和12.92‰~15.46‰, 平均值分别为-16.47‰和13.80‰; 虾蟹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7‰ ~ -15.51‰和11.05‰~12.62‰, 平均值分别为-16.30‰和11.85‰。根据δ15N值, 用相加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additive model, TPA)和缩比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scaled model, TPS)分别计算了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 结果显示两个模型计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 呈现鱼类平均营养级>虾蟹类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初始食物来源较为单一, 存在食物链营养层级较少和长度不足, 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较低和营养结构冗余程度高的现象。与30多年前相比, 大亚湾近年高营养级生物量减少, 食物网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化, 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了解大亚湾食物网结构组成提供了基础资料, 也为保护大亚湾渔业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围海造陆已成为沿海地区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为解决吹填土地基过量的工后沉降问题,本文对自行配制的吹填土进行了一系列一维固结试验,探讨了不同加荷时间、加荷比、预压荷载大小对吹填土次固结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荷初期,加荷时间对次固结系数影响较大; 吹填土的主次固结划分与加荷比有关; 不同加荷比下的土样次固结系数的终值趋于相等; 次固结系数受预压荷载的影响,表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当固结压力等于先期固结压力时,次固结系数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67.
68.
通过比较X射线DR,普通断层CT技术,扫描声学显微镜的功能特点,分析了X射线三维CT技术的优势。通过对焊接空洞、微动开关失效案例以及不同封装形式器件的分析,研究了X射线三维CT技术在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领域的应用。同时根据X射线三维CT成像的特点,分析了该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提高瞬变电磁(TEM)系统的灵敏度,增大探测深度,对瞬变电磁传感器的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瞬变电磁传感器本底噪声模型,理论计算表明传感器本底噪声为带限白噪声,其谱密度在谐振频率点处最大,近似等于匹配电阻的热噪声.采用反向串联的小线圈替代TEM接收线圈以抑制环境噪声的影响,实现对本底噪声的测量,通过理论与实测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噪声模型的正确.利用该噪声模型估算了自制TEM传感器的本底噪声为9.8 nV/m~2,分析了瞬态叠加和抽道叠加对本底噪声的改善,表明经瞬态叠加和抽道叠加后的本底噪声可达7.5 pV/m~2,远远低于环境噪声.通过建立屏蔽模型证明,对线圈进行屏蔽可以有效抑制环境噪声,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0.
孙晓青 《地下水》2019,(3):258-260
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产业调整、资源配置以及技术改革的有效手段,而且对于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与开展、控制建设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辽阳灌区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当前水利工程造价测算已有模式建立动态化估算模型,对待选方案运用试算式进行动态化运算,对优化结果利用熵权法与试算式相结合的方法修正,利用位置速度变化模式优化迭代了动态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动态估算模型在迭代次数达到100次以上后具有较高的工程造价估算精度,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