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132.
133.
本文描述了一组新的天然化合物——金铋硫化物,它们产于闪长岩中的少硫化物石英细脉中,属于与毒砂和铁、铜、锌的硫化物共生的Au-Te-Bi系列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137.
杜寬平  沈玉蔚 《地质科学》1959,2(7):209-213
近几年来人们发表了不少有关华北石炭纪及二迭纪地层的论著,其中尤以讨论太原西山区者居多。应当指出,解放后在该区所展开的大面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资料。对该区的地层划分、接触关系和地质时代等问题的意见已渐趋一致。然而,就最近陆续发表的资料看来,尤其是在地层划分方面仍然有些混乱,所使用的术语亦不相同,这样下去对山西省以至华北地层的对比工作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8.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9.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0.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含水层沉积学”是沉积学、水文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互交叉综合的产物,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沉积含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分布以及地下水富集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服务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含水层沉积学及水文地质综合研究表明,受到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的明显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赋存、循环、富集条件以及地下水水质分布总体具有北好南差、盆地南部具有下好上差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