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四川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对自然资源信息的需求巨大,自然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开发基于GIS的四川省自然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四川省自然资源的信息展示、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为自然资源的科学研究、资源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82.
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科学评估报告中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组考虑人类排放情景的计算结果,计算与分析了多个气候模式对21世纪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的集成预估结果。多模式集成预估结果表明:到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排放增加的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气温将可能较目前变暖3.0℃或以上,降水将可能增加。需要注意这种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283.
近千年全球温度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综合评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 --"近两千年地面温度的重建"。重点介绍了气候变暖的新证据,3个特征时期即20世纪气候变暖、小冰期(LIA)、中世纪暖期(MWP)和近千年温度变化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4.
地面沉降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最早在1935年发现于西单至东单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到2005年底,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沉降区达4114km2,大于1OOmm的沉降区达2815km2。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并且已经对奥运场馆.规划新城,CBD等重要区域构成潜在威胁,所以必须及时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面沉降的危害。  相似文献   
285.
土地利用方式对白浆土氧化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浆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H4氧化潜力存在显著差异。天然草甸表层土氧化大气CH4的潜力最大,如果被开垦成人工林、旱田和水田,则氧化潜力分别降低64%、98%和117%。土壤透气性下降,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减少以及活性降低,可能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白浆土氧化CH4潜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白浆土氧化大气CH4潜力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草甸和林地土壤氧化大气CH4的潜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旱田土壤中耕作层下残存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层次仍保留了较强的氧化大气CH4潜力,氧化CH4速率是耕作层的13倍;即使是在大气中培养,水田土壤整个剖面仍排放CH4,最低层CH4排放率最小。供试白浆土氧化大气CH4速率与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和土壤含水量(%WHC)负相关。在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决定白浆土氧化大气CH4速率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6.
阴山中段山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0年TM数据和2000年ETM数据,以农牧交错带的阴山山地中段为研究区,分析1990~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重点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耕地的转移流向主要集中于草地,而草地的转移流向又集中于耕地,林地消失区主要转变为草地。阴山北麓为草地向耕地转变的集中区域;阴山南部是林地向草地转变最为集中的区域;阴山中部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相对较少。在土地利用的垂向变化上,耕地减少区域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1600m及1700~1850m;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耕地转变的集中分布区域大致在海拔1700~1900m范围;海拔1600-1800m为草地-耕地相互转移变化最为集中的区域;草地面积主要在海拔1450-1600m范围增加,在1650-1800m范围内减少;林地除在海拔2000~2200m范围内与非林地相互转变大致持平外,在其余地区均发生退化。海拔1800m和海拔2100左右是本农牧交错带山地土地利用类型波动最为集中的两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287.
近千年温度变化的争议仍在继续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引用了Mann et al. 在1998年建立的近千年北半球温度变化曲线,说明20世纪的变暖是前所未有的,并以此加强20世纪变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论点。近来这方面的争议仍在继续,Jones与Mann于2004年发表了长文进行答辩。本文对有关的问题进行评述,这包括:(1)中世纪暖期(MWP)及小冰期(LIA)名词的使用;(2)区域气候代用资料反演气候变化的能力;(3)对20世纪气候变暖的评估。最后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8.
提出了利用RSI的瞬态地壳形变信号探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北美洲卡斯卡迪亚古陆俯冲带区域的部分GPS连续跟踪站的时间序列的瞬态形变探测中。研究结果表明:RSI方法能有效探测各序列中的瞬态形变,且能获得瞬态形变发生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和滑移量;与未使用偏移改正的序列相比,使用瞬态偏移改正得到的残差时间序列方差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89.
本文以三亚鹿回头近岸海域内的优势种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以丰年虾(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饵料,研究了异养营养对丛生盔形珊瑚光合作用与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养营养的输入能够增加丛生盔形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以及色素含量,并能够显著提升其光合作用与呼吸速率,然而单个虫黄藻的光合速率降低,这与虫黄藻密度增加引起的遮蔽效应有关。从营养角度来看,异养营养的输入能够使丛生盔形珊瑚有机碳的净积累速率提升约44.5%。本研究结果显示异养营养的输入能够促进丛生盔形珊瑚的光合与呼吸代谢,且这种情况下丛生盔形珊瑚的营养模式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290.
整治工程影响下分汊河口水动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分汊河口一侧河道整治工程对工程汊及非工程汊水动力的影响问题,采用数学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潮汐分汊河口概化数学模型,计算了整治工程(双导堤与丁坝)前后水动力变化,分析了主要分潮M2、M4的潮位、流速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工程后丁坝局部流速流向特征,讨论了潮波的变形及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整治工程导致工程汊分流比减小,工程区域内流速增加,工程区外流速减小,非工程汊整体流速增加。工程汊的潮流变形及不对称性均较工程前有所增强,导致外海泥沙盐水通过航槽向上游上溯的距离更长,坝田区内流速明显小于航槽流速,并呈明显的旋转流态势,导致坝田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