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鱼类的种群桔构是鱼类最基本属性之一,也是种群补充与死亡两个相互矛盾过程的结果。许多的研究表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直接关系到鱼类生活习性和种群数量预测与控制等问题的解决。然而,直到目前,对鱼类种群结构的系统研究仍然注意不够,某些学者,在探讨其规律性时也多从种间比较出发;对种内不同种群进行系统研究,仍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我们在"大黄鱼的种族"一文中,曾经对我国近海三个主要鱼群(浙江北部岱衢洋、福建北部官井洋和广东西部硇洲近海生殖鱼群)种群秸构的某几项指标,如长度、性比等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是,资料的系统性或地区的广泛性均不能达到研究种内规律和地理变异规律的要求。本文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于1959-1960年又补充收集另三个生殖鱼群(江苏南部吕泗洋、浙江南部猫头洋和广东东部南澳近海生殖鱼群)以及三个非生殖盛期鱼群资料(浙江南部洞头详,福建南部厦门外海和广东东部汕尾外海鱼群)加以分析的结果(图1)。文内主要探讨了大黄鱼种群秸构的寿命和年龄粗成,以及性成熟等指标的种内与地理变异规律及其雌雄变异理律;并对影响各地理种群的种群数量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加这项工作的资料收集和耳石制片及资料计算的还有滕文法和黄颂芳等同志。本报告承张孝威教授热情指导,此外,方宗熙、郑执中等教授和管秉贤、郑守仪等同志也提出许多宝贵意晃,作者在此瑾致以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2.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l)广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种群较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多次研究,但仍需进一步探讨。我们曾在研究中国沿海带鱼的耳石与鱼体相对生长的地理变异的基础上,将中国沿海带鱼划分为四个地理种群,即:渤海-黄海种群:东海北部种群;东海南部-粤东种群及南海种群。本文是对东海南部-粤东种群作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依据鱼群各项相对生长指标的差异对栖息于台湾浅滩海域的带鱼种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3.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河口地区通江达海,工、农业和交通业发达,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枢纽与中心;河口两侧是著名的舟山渔场和吕四渔场,在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与经济发展,人类的社会活动对河口的影响日益严重,河口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可见,河口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严峻而重要的课题。 为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我们就三峡工程对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自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进行了周年多学科的综合调查,调查范围为东经121°10''-124°00'',北纬30°20''-32°00''的河口区水域,调查区设48个环境因子调查站,30个游泳生物调查站,如图1所示(各专题根据各自需要又增减一些调查站)。本文系根据本调查研究的结果所进行的综述,各专题研究详见本集各文。  相似文献   
24.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1997,28(6):561-566
于1979年3-6月和1980年4—10月在东海北部获取了带鱼生殖鱼群。采用宏观和组织学方法,对2866个样本的雄鱼成熟状况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肛长在130-140mm,体重在20-40g的个体开始性成熟;肝长180mm以上和体重100g左右个体基本全部性成熟。当年早生群50%以上达到性成熟,翌年春季全部成熟;晚生群到翌年4月出现少量成熟个体,秋季全部成熟。雄带鱼一个世代的成熟过程在半年或一年中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25.
浙江近海大黄鱼的季节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1966,8(2):121-139
在自然环境的季节循环中,鱼类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阐明鱼类生物学特性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Rich.)是我国沿岸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捕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进行大黄鱼季节生长的研究,不仅可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种群生产力等问题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依据,而且对进一步探讨生长过程的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浙江近海大黄鱼(春季生殖鱼群)的季节生长作一比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季节生长的特点及其与耳石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其次,对调整大黄鱼捕捞时期问题也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6.
东海6种石首鱼的年龄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永伦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08-114
利用1985年9月 - 1988年10月长江口近海采集到的6种石首鱼的标本,以及1981年和1982东海作业区收集到的部分石首鱼标本,用且石切片机,对6种石首鱼的耳石进行切片试验,以确定6种石首鱼且石的最佳切片方法;并进行年龄鉴定。运用幂函数方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季节生长方程对6种石首鱼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参数在不同种之间差异性显著,生长速度与极限体长(L)和极限体重(W)成正相关,生长速度的时间分布由K值决定。季节生长的冬滞点(WP)和耳石暗带的形成时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